教育从等待开始
教育,是慢的行为艺术。在经历看见儿童、读懂儿童、支持儿童的观察实践后,需要回归幼儿的发展上来,最终教育的成功从等待开始。
一次户外活动,子靖小朋友看见我,抱起正在拍打的球,扬起运动后红扑扑的脸笑着喊道:“园长妈妈。”看到孩子那一刻的笑颜,不同寻常的一次互动让我莫名的感动。班级老师知道我惊奇的眼神,心中激起涟漪的缘由。(子靖是上学期中班的插班生,由于父母工作忙,他跟随奶奶一起长大,语言发展滞后,不会也不主动与老师、小朋友交往。了解孩子的情况后,我也加入老师,一起观察跟进孩子的发展。)在与孩子接触近一年,这是孩子第一次主动与我打招呼,在别人看来也许只是一次寻常的打招呼算不得什么,但对老师和子靖来说意义非凡。因为我们清晰,他的一次的主动交往行为来之不易,尽管孩子只有细微的变化,但我们感动、欣喜、兴奋、满足感成就感爆棚。看到孩子的成长,在现场的金老师激动地与我分享:“园长,子靖最近变化特别大,下周我们班图书漂流活动还预约他做小老师讲故事呢……”。 我感慨道:“不容易,咱们继续努力,期待小家伙再次盛开。”我再一次体悟到教育慢慢来,从等待开始的成功案例。
等待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教育方式。我们通常说“静等花开”这个词,“静等”并非什么都不做的顺其自然的等。对孩子的教养过程如同花儿一样需要浇水、施肥、修剪……,努力而后静等花开。“等待”不是说做到就做到的,它的修行就如马拉松一样需要耐心地去走好每一步,把心慢慢的沉淀下来,经历过焦虑、自我调节、再焦虑、再调节……周而复始,在每一轮的反复中去达到定点。
在我们追求慢下来的时候,为何让孩子去追求“快”的成长节奏呢?哪些参加马拉松的选手们,有谁见过最开始跑就冲刺的人呢?教育的成功从来都不是一撮而就,和马拉松一样,它需要的是耐力和恒心,绝不是你赢在起跑线就可以赢在终点的简单算数。
培养孩子也需要耐心和恒心,每个孩子的发展都存在个体差异,有的观察能力强,有的爱动,有的喜静,有的擅长艺术,有的情商高……发现亮点,加以引导,等待其慢慢盛开。
成长需要时间,等待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也许某一天清晨醒来的时候,孩子会突围而出,向蝴蝶一样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