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罗振宇当家的罗辑思维请了一圈身价过亿的大咖给读者推荐书,当然这些大咖推荐的书也不定就是老罗他们家卖的,而是观众可以了解这些在各个领域都首屈一指的大咖们正在阅读或者是对他们产生深远影响的书籍,继而通过他们的推荐,我们既可以看到这些大咖的价值观,又可以看到各个领域鲜少关注的好书,买不买、看不看且不说,六个小时的直播推荐录到晚上11点过,也亏了这些推荐人,获益的是观众,但获益的多少取决于观众自身的理解和实践,我愿意当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当然不可避免的我会有自己的看法和偏好。
1、马东《娱乐至上》、《自私的基因》、《穷查理宝典》
马东,奇葩说的主持人,和罗胖一样,之前同属于央视,知识渊博,看得出来他随意的讲述里包含很多干货,而这种干货反而是他本人阅读与知识量的体现。
马东尼尔·波兹曼《娱乐至上》这本书作者认为电视会毁掉生活,同时又觉得电视是无可避免的进化,也可以预见媒体行业的发展趋势,诸如互联网视频,
《自私的基因》从看待世界不同的路径和角度,如同科幻小说出现之后很,在同样的维度里把主客体替换出来,从基因的角度,不是生命体,却决定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我们是基因的寄生虫,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来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和苦难所在,让读者释然,让主客体转化之间让人变得更聪明,价值足够大。
《穷查理宝典》这是一本特别聪明智慧的书,智慧箴言录,芒格大概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很难得的是芒格智慧的活到了这个年纪,还愿意把自己一生的智慧与人通过演讲的方式来分享,马老师最欣赏的是第十一章,比很多心理学家都深刻,深刻的地方在于他的分享能够让你浅的读懂。芒格阅读量是多得惊人的,这个智慧的老人也有很多故事。
马东: 读书这件事,是一个非常低效的事,从来没有一本书是功用性的去读,但读书一旦变成生活方式,你不读会死,冲着你不想糊里糊涂的死,就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
罗胖:读书就是和有趣的人社交,牛人一般没工夫搭理你,你也无法和他们结交,而阅读的过程,就是你和牛人结交的过程。
2、王潮歌《浮士德》
《印象 刘三姐》王导被马云称为女马云”,她的艺术作品是成功的商业案例。她对文字成为生理习惯,在酒店里没带书,拿着说明书都要看半天。读纸质书应该是活下去的必需品,如同空气,水,精神需要充分的养分,精神得到滋养,才能展现好的状态。读书的过程之后,输出的过程,可能是一部作品,可能是一次闲聊。王导反反复复独立好多遍,每读一遍都换获得新的感受。
《浮士德》是人类精神的高度集中,犀利广博,相当于一个发明创造物,能够全篇把这本书看完都值得敬佩,能够读懂就更值得高看。这本书是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句,是浮士德和魔鬼靡菲斯特的交换。浮士德在一次次的交换过程中,迷上了魔鬼,交换,每次都如愿,青春、爱情,都能换,你想换工作,赚很多钱,得到爱人,开好车……都是欲望,我可以得到么?怎么得到?传统的说法是刻苦努力,当你以为你得到你想得到的一切,你发现你失去的更多,你用于交换换走的东西不能和你想要的那些东西划等号。浮士德讲了一件看似深奥的人生难题,你有欲望,想通过更容易的方法得到,当你得到了你想要的,你发现有什么东西无比珍贵,不应该换别的。浮士德就是你,靡菲斯特就是你,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魔鬼,我们在日出日落之间做换与不换的选择,比如说单位买你每天的8小时,假如你迟到就罚钱,如果加班就加钱,看似公平,在之外,你干的那个事就是你喜欢的,你恨不得每天干25小时,有什么东西是不用交换的呢?可以跟老板说,我愿意冲业绩,你走路上充满感激和满足,我没有想等价交换的东西,我来世上有我的活法,我的日子,我接下来的生命,因为我活着使每个人获益,这就是活着的乐趣,而不是拿到这样的房子,车子,眉毛,在精神的狂野里,我享受,如果可以,靡菲斯特就离你远去。什么都可以用来买卖,有些东西是不能拿来交换的,无论价格高低,那就读《浮士德》。灵魂的空虚享受物质是没有必要。这本书探讨的是人到底怎么活着,虽然晦涩难懂,可以作为人生的总结,作为年轻人的指导。
罗胖:读书让自己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王导:我的选择是变化的,很多东西没有必要,人生不可以用一个道理来用一生。在年轻的时候领悟到用一生的时间的道理,你就脱颖而出。读书的最大的快乐不是悦人而是悦己,读书就是读自己。
3、黄磊《黄小厨的美好日常》、柏杨《中国人史纲》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斯丹尼斯斯坦《演员的自我修养》
演员、老师
这是他自己写的有趣的书,菜谱。读书就是建立知识结构,让自己更如常、正常。这本书里都是黄磊的父亲常常给他做的菜,做饭的过程类似一个表演,食物是有温度的,把食物之外的东西做一个分享。食物充满对家的信仰,对亲情的信仰,透过吃这个事来体现。读书就像是会旧友,遇新知,遇见自己。
罗胖:作为普通人,如何更如常?
黄磊:看历史书,觉得如鲠在喉,柏杨的《中国人史纲》,角度独特冷静。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知识朋友是支撑我们走向那个最常的支点。多读书,不管什么书。
4、雕爷《乔布斯传》《万万没想到》
《乔布斯传:活着就是改变世界》对人的触动很大,“想预测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实现”。改变世界是质变和量变的结果,不拘一格。
《万万没想到》物理学家,万维钢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思维方法论和科普文的合集。第84页,刻意练习,微小改进,及时反馈,高水平重复1万小时,这是一件事同时具备的三个维度,1万小时应该是更高效,而不是更勤奋。先找到拉伸区,针对块再改进,不能光靠量改进。
5、王潇《遗愿清单》、《精要主义》、《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趁早创始人
潇洒姐出版了好几本书,美丽多姿,健身达人。《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这是潇洒姐今年出版的书,“要么旅行,要读书,灵魂和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这句话的作者就是潇洒姐,书是别人的故事和经验的体验,读书能够让我们找到自己的灵魂。技能给人生到达的程度,灵魂指引自己过一生。读书是一件很广义的事,读书时一扇门,在过程中不发现和自省,就会错过。《遗愿清单》是趁早的产品,体验是最宝贵的,在工具书的引导下启发人生的意义。《精要主义》用科学严谨、例证论证方式
6、陈晓卿《舌尖上的历史》、《甜与权力、《无味》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
认识食物— 《舌尖上的历史》
通过食物了解中国——《甜与权力》
如何表现食物——《五味》
7、张立宪 读小库《小幽灵肯尼基》《花园小象波米诺》《做件大事情》《爸爸妈妈使用手册》《弟弟妹妹使用手册》《牛牛妞妞使用手册》《猜盒子》《小猎人》《绿老鼠大闹饭店》《好绘本如何好》
《读库》主编
父母都在等待孩子阅读的决定性瞬间,这种瞬间不可预知。狙击手是靠子弹喂出来的,小孩对阅读的体验,三观的树立,也是需要很多书喂出来的。阅读必须要靠时间和量的积累。父母让小孩接触大量的很好的书,让小孩对不好的书产生免疫力。读书要尽量避免功利性和装饰性。通过读书激发想象力,提升好奇心。
8、吴晓波《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与社会》《何谓欧洲知识分子》《悲伤与理智》
财经作家
因为吴老师现在正在做相关的课题中国社会与企业的话题,读书时问题导向,问题涉及一系列调研,包括历史上相关的研究,近几年可能会出版相关的书籍。这些书他本人也认为适合在很大的场合来分享。《何谓欧洲知识分子》历史沿革,德国哲学家勒佩尼斯写的,中世纪以后 欧洲科学革命与政治革命,知识分子所扮演的角色做了脉络式的梳理。
9、罗永浩《分心不是你错》
锤子科技创始人
老罗通过介绍自己漫长的注意力不集中的经历,并经过医生确诊,他在心里上也逐渐接受,这是天生的问题,不用过于自责。有些怀疑自己可能注意力无法集中的人可以买来一看,也许内心的内疚自责能够得到缓解。
10、徐小平《将心注入》《一路向前》
新东方的徐老师,天使投资人
直播时,徐老师是最后出场的,已经11点,当时在线的观众已经少了很多,徐老师精力旺盛的出来,讲得颇为兴奋,幽默风趣,他的推荐主要是给创业者提供所有的奥秘,甚至直言只看这两本书就可以。霍华德舒尔茨这两本书是徐老师作为天使投资人强烈推荐给创业者的书,《将心注入》《一路向前》是霍华德人生创业阶段的两本自传性的书。霍华德对咖啡的痴迷,并为此付出的尊严,人格的代价,星巴克的咖啡里浸泡着他所有的人生。
11、罗振宇《金圣叹选批才子必读书》《金圣叹批评本水浒》《金圣叹批评西厢记》《金圣叹选批唐诗+杜诗》
罗胖自己在自己的地盘每周都会上新书,推荐新书,这一次也不例外,送走了上述10位大咖,他开始慢慢讲金圣叹的一些列书,首先介绍了金圣叹的生平,逐个推荐这个作者的书,作者跳出来幽默,他总能用不一样的维度来推荐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罗胖还推荐《金圣叹·三十三不亦快哉》,百度就有。知识分子要有悲悯之心。
很有意义的读书分享会,阅读分享的过程,大咖们或多或少表现了他们的人生经验和阅历,各自感兴趣的领域,有些书我可能不会读,但至少见识丰富了不少,人生就是这样,读书,阅人,行事,在这些过程中,慢慢就长大了,成熟了。我发现那些看上去成就丰富、过得多姿多彩的人都是爱看书之人,像这些大咖一样,把阅读培养成为生活方式,汲取精神养分,至少过上富足的精神生活,希望我们都可以成为精神上的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