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自己》——作者 张德芬
浅拆第21节~~~25节
摆荡于背叛欺骗之间情绪的爆发。
我看见内心背叛和被欺骗的痛苦感受正一步步涌现,我全心的接受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这还来得及吗?那我又怎么可能欢迎这种情绪呢?
是谁在伤口上撒盐,情绪的疗愈。
不要批判,不要抗拒,就是去接受这个愤怒,让这种能量自然的流露出来,不要压抑。
压抑多年的情绪就像是黑暗的能量,唯有带着爱的觉知之光才能消融它们。
因为事实最大,已经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如果你不能接受他,就好像拿头在撞一面墙壁,希望能把它撞开,这可能吗?
不仅无济于事,投劳无功而且会头破血流,我们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实。无论你的选择是什么,不带负面情绪去的去做这些事,会比你带着情绪去做事好很多。如果带着负面情绪的话,的确是无济于事的,多年积累的情绪就像黑暗的能量,唯有带着爱的觉知之光才能消融它们。
爱过,痛过,哭过以后臣服的体验。
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就像拆一个有点丑陋的外包装那样,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一点的拆开,我们会惊喜的看到里面深藏的礼物。
我们的头脑真的很会欺骗我们,他会看到他想要的,看到她想要看到的东西,收到它想要收到的信息,无关乎外在的条件。事实是什么?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
当下的臣服。
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机。
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而且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灌注于眼前的事物,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能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欢的情境。
脑袋里的思想我们无从控制,我们只能借由观察,解释,或转移。这里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把注意力带回当下,因为去看你的思想时,你会发现你所想的东西,不是在过去就是在未来,很少是对当下这一刻的关注。
这个时候如果把你的注意力拉回到,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上面。作者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如,此刻你正在洗碗,你就感受一下水的温度,皮肤和碗盘接触时的感觉,碗盘从油腻到干净之间,你的手指触摸到它们的感觉变化,这样就可以阻止自己胡思乱想。
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但我们的身体和呼吸永远是在当下的。
重大责任。
我们每天都在挑剔很多东西,吃的穿的用的,还有自己的亲人朋友。
可是我们从来不挑剔自己脑袋里面的思想,他说什么我们就相信什么。
是的,我们心里想什么我们从来不去质疑,一直都信以为真,谁曾想过我们的思想还会欺骗自己呢?
所以我们的脑袋是满负重大责任的脑袋,是我们每个人的理想。可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面,勇敢的一面,胆怯的一面。
这些东西就是心理学家荣格所说的“阴影”,是被我们否定的,压抑的,抗拒的,内在的特质。这些我们压抑下去的阴影,还有我们从小到大不被父母,环境认同的各种情绪,都是没有释放的能量,储存在我们的细胞记忆里,他们不时会浮上台面,给我们造成困扰,但是我们并不想看到他们。
于是我们就发展出很多策略,来逃避这些蠢蠢欲动的不安浮躁,突如其来的暴怒,莫名的忧伤,还有脑海里的喋喋不休,你不够好,你是错的,你不如别人,你不够完美等等,就像紧箍咒一样。
接受了这么多的应该和理想,我们于是产生了很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标准,来约束自己,也来衡量和批判他人。这些就是我们每日所思所想的基础,可是我们却从来不去检验我们思想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