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容器 (LXC)
借助于namespace的隔离机制和cgroup限额功能,LXC提供了一套统一的API和工具来建立和管理container, LXC利用了如下 kernel 的features
Kernel namespaces (ipc, uts, mount, pid, network and user)
Apparmor and SELinux profiles
Seccomp policies
Chroots (using pivot_root)
Kernel capabilities
Control groups (cgroups)
LXC 向用户屏蔽了以上 kernel 接口的细节, 提供了如下的组件大大简化了用户的开发和使用工作:
The liblxc library
Several language bindings (python3, lua and Go)
A set of standard tools to control the containers
Container templates
LXC 旨在提供一个共享kernel的 OS 级虚拟化方法,在执行时不用重复加载Kernel, 且container的kernel与host共享,因此可以大大加快container的 启动过程,并显著减少内存消耗。在实际测试中,基于LXC的虚拟化方法的IO和CPU性能几乎接近 baremetal 的性能
大多数数据有相比 Xen具有优势。当然对于KVM这种也是通过Kernel进行隔离的方式, 性能优势或许不是那么明显, 主要还是内存消耗和启动时间上的差异。
利用iozone进行 Disk IO吞吐量测试KVM反而比LXC要快,而且笔者在device mapping driver下重现同样case的实验中也确实能得到如此结论。参考文献从网络虚拟化中虚拟路由的场景(网络IO和CPU角度)比较了KVM和LXC, 得到结论是KVM在性能和隔离性的平衡上比LXC更优秀 - KVM在吞吐量上略差于LXC, 但CPU的隔离可管理项比LXC更明确。
关于CPU, DiskIO, network IO 和 memory 在KVM和LXC中的比较还是需要更多的实验才能得出可信服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