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六,周周必讲的作文辅导开始了,我将预先折好的两纸阄递给俩小外孙,随即摊平,“哇!:文若看山不喜平?”
“上网查查,怎么理解,说给姥姥听听。”俩小家伙对手机的操作那叫一个娴熟,哦!这诗句出自清代诗人袁枚《随园诗话》,意思是写文章好比观赏山峰那样,喜欢奇势迭出,最忌平坦。“不喜平,那又喜欢怎样的山峰?形容山美的词有……” 我又抛出积累词汇这一招。一刹那,那便是网上神的回应: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层岩叠峰、连绵起伏、重峦叠幛、奇峰突兀、危峰兀立、千峰万仞、绝壁奇峰、峥嵘险峻、孤峰突起……这如此美的山峰,足以令人驻足尽情观赏。
连绵起伏的山值得欣赏,那生动感人、引人入胜的文章同样需要曲折情节的起伏跌宕、一波三折的美。
“再查查这‘一波三折’啥意思?”我将这此问题的解决常运用于孩子喜欢的“网聊”。答案速见分晓:“一波三折”是个成语,如书法笔画的“捺”,指作一波,常过三折笔,形容文章结构的曲折起伏。
讲到“一波三折”,我突然想到近日网聊的“折腾”,这是著名作家、中小学语文教材主编曹文轩先生倡导的写作经验:写文章一定会“折腾”,指的就是“一波三折”。
“如何使自己的文章“不平”,使叙事“一波三折”,变平谈为奇特更吸引读者呢?方法很多种,网上有介绍,说说看。”我为俩孩儿提供了有关内容的出处。哦!厉害。一会儿功夫说出以下几种:悬念法,误会法,曲直法,巧合法,张驰法,烘托法,开会法,一线串珠法,藏露法……
“太空洞!《深夜,那盏灯》写得好,姥姥领你俩一起赏这篇文章的’一波三折’。”原文如下:
深夜,那盏灯
那一年的春天,我被一场飞来车祸轧断了双腿,造成粉碎性骨折。医生说,治愈的希望很渺茫。整天除了瞪着天花板挨着以泪洗面的日子,还能做什么呢?
在小学教音乐课的姐姐给我抱来了高中课本。她把课本默默地放在我枕边。我怒气冲冲,一古脑儿地将它们撒了一地。姐姐弯下腰,一本一本地拾起来,泪水从她眼睛里涌出来。我忍不住失声痛哭。
一天夜里,姐姐突然推门进来,把我扶起,指着对面那栋黑黪黪的楼房,激动地说:“弟弟,瞧见那扇窗户了吗?三楼,从左边数第二个窗户。”她告诉我里面住着一个全身瘫痪的姑娘,与她的盲人母亲相依为命。姑娘白天为一家工厂糊鞋盒,晚上拼命地读书写作,才17岁,就已发表了十几万字的作品……看着那扇窗子的灯光,我脸红了。
“弟弟,拿出勇气来呀!”
打那时起,那扇窗口的灯光时时陪伴着我。只要能看到那束柔和的灯光,我就不由自主地拿起枕边的课本。
在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姐姐为救一名落水儿童,竟不幸牺牲了!噩耗传来,全家人悲痛欲绝。
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泪流满面。突然,一束灯光柔和地射在我脸上,我心里亮地起了个念头:我想见见那姑娘,把姐姐的故事讲给她听,还要、还要感谢她夜晚的灯光,伴我度过了这个难熬的季节。我拄着双拐,跌跌撞撞地爬上那幢楼,轻轻地叩响了门。
没有回音,我使劲敲了敲它。这时,对面的房门打开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上下打量了我说:“小伙子,别敲了,那是间空房间。”
我呆住了。
“……从前我儿子住在这儿,后来他调走了,这间房子一直空着。两个月前,一个长辫儿姑娘凭下了,可说也奇怪,她并不在这儿住,只是吩咐我晚上把电灯拉亮,第二天早上再把灯关掉
我突然扔了双拐,跌倒在那扇门前,失声痛哭起来。耳畔似乎又想起姐姐那叮咛的声音:
“弟弟,拿出勇气来呀!……
呦!我们祖孙三读呀,读呀……连读三遍,好感人!!
“感人吧,读出了味?说说……”
宝旺说,深夜那盏灯是心灯……
童儿说,这真是善意的谎言……
我说,这一波三折如此动人,下周六继续读,继续品,读出文章中姐姐对弟弟浓浓的爱意,品出“一波三折”在文中的精彩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