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闹了个笑话

今天看书闹了个笑话。

我点开某读书软件,翻开一本契诃夫早期的短篇故事集,故事的名字叫《致博学邻人书》。

这篇文章与其说是故事,不如说是一封信,因为通篇就是一封完整的书信,而除此以外,作者没有只言片语。信件是一位退伍士官(也有说是地主)写给新搬来的邻居的,他在信里赞扬了这位邻居博学的大名,说自己仰慕他已久,期待早日和他相识。为了显示自己的学识,他在信里大肆谈论自己对科学的看法,还否定了进化论。从言谈中,可以看得出这是一位表面谦虚,实则傲慢的士官。

没看几行我便发现了一个错别字,我确认了两遍,确实是个错别字,哎,大名鼎鼎的上海译文出版社也这么粗心吗?我感慨着并打开了“报错”功能,上报了这个错别字。

过了几行我又发现了一个错别字,虽然心里开始产生怀疑,但我还是再次上报了……直到我点击完第五次“报错”,我突然明白过来事情没这么简单:我都能一眼看出来的错误,编辑怎么可能没发现呢?也许是故意为之?

于是,我不再纠结错别字,继续看下去。

到了文章结尾,谜底终于揭开了——翻译者在此专门做了注释,其中赫然写着:

“这篇作品讥嘲了一个不学无术、但又自命不凡的地主。为突出人物性格,作者在文字上下了功夫,在信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别字、错误的标点符号、文绉绉的用语、不当的词句等。我们在译文中尽力传达原作风格,下文不再一一加注。”

原来,那些被我发现的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地方,是作者精心设计,故意为之的!

想到之前的5次“报错”操作,我不禁汗颜起来,原本还以为是自己发现了错误呢,没想到小丑竟然是自己。

稍稍能让我感到欣慰地是,我不是唯一一个被契诃夫“骗倒”的读者。看到评论里和我一样掉进坑里的读者,我忍不住笑起来。


契诃夫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擅长用平凡的笔调描写生活中的黑色幽默,并且经常笔锋一转,结局出乎意料,令人惊喜。

契诃夫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契诃夫22岁开始写作,去世时只有44岁,但他留下了470余部中短篇小说,10余部戏剧剧本及4000多封书信。

契诃夫早期的作品普遍字数比较少,据说是因为当时报社要求不能超过100个句子,这就要求他必须保证作品短小精悍、言简意赅。

人们常说喜剧比悲剧更难,而能令人回味的喜剧,则是难上加难吧,也许这就是契诃夫被视为短篇小说标志性人物的原因吧。

契诃夫的《致博学邻人书》通过错字、错句和自以为是的口吻,不动声色地将一位士官(地主)的小丑形象跃然纸上。虽然闹了个笑话,但其构思之巧妙不得不令人叹服。


齐帆齐商学院22年度营 第61篇 1060字,累计88255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原创】求知若渴,虚心若愚。 【评分】⭐️⭐️⭐️⭐️⭐️ 【微信公众号:漫游在云海的鲸鱼】支持复制粘贴读书笔记 ...
    漫游在云海的鲸鱼阅读 874评论 0 2
  • 今年的双十一别的没买,就买了五本书。 《欧 · 亨利短篇小说集》、《莫泊桑短篇小说集》、《契诃夫短篇小说集》、《宗...
    桐州一皓阅读 1,223评论 22 35
  • 今日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的教师拼命教书,一群不读书的父母拼命育儿》,读罢...
    秋氺阅读 645评论 3 5
  • 2020年是不平静的一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尤其是前半年,几乎都是在家中度过的。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让我有更多...
    筑天阅读 1,034评论 1 10
  • 常考文学、文化常识梳理 编者按:此专题整理统编教材中涉及的作家作品、重要文体、文化常识等相关知识,并在此基...
    左手遇见右手阅读 91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