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关于国学大师季羡林的趣事。
季羡林先生与臧克家一同在饭馆里吃饭。一个小男孩在旁玩耍,不小心摔倒了。
季羡林便扶他起来,但孩子的母亲却认为是他推到了自己的孩子,便开始恶语相加。
但是,季羡林却不争辩,不恼怒,由孩子的母亲发泄情绪。
直到周围的人再也看不下去,开始帮季羡林说话,事情才得以解决。
之后,臧克家询问他为何不争辩,季羡林只是笑着回答:
“大家有目共睹的事情,何必争辩,扰了自己的心情呢?”
一代国学大师的风度自此跃然于纸上。
“怒不过夺,喜不过予”,是荀子所提的修身之道,告诉我们不应被情绪影响了自己的判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范仲淹追求的至高境界,告诉我们情绪稳定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