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有哪些场景属于非暴力沟通呢?
举个例子:场景是常见的妈妈指导孩子写作业后的爆发
她会说:你怎么这么不专心,写了那么久!这么简单也能做错,你怎么这么笨,肯定做错这么多,你不是读书的料,哎呀气死我了。。。。
当家长的你会不会觉得这很常见的表达呢?
这一些诸如此类的话称之为隐形的语言暴力,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要么带指责嘲讽,要么就是随意评价他人,乱贴标签。相对于用武力施加在身上的暴力行为比肉体的伤害更大,所谓“恶语伤人六月寒”
002 实现非暴力沟通要怎么做?
四要素
1)观察,区别是既定事实还是主观评论
举个例子:场景是隔壁小明睡觉,王阿姨的表达
“我从未见过这么懒惰的人,上午也睡觉,下午也睡觉,平时都不出门一直睡觉”
想一想,他是一个很懒惰的人吗?还是因为他的行为被称之为懒惰呢?
书里的观察是一个既定的事实,不带个人感情色彩的评论
因此,想要让对方听你说话,只有描述事实,而不是评论才能对方认真听你讲的话,而不是因为我们的一句评论就浑身紧张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2)感受,而非想法
举例:场景,在动车上还到处乱跑
“”妈妈觉得你这样做是非常不礼貌,应该要好好坐着不要乱动“
“宝贝,跑来跑去声音会很大,这让妈妈很担心你会不会摔倒受伤,我们乖乖坐在椅子上吧”
前者感受是命令,后者是表达担心。
同一个目的,希望孩子不要乱跑,但是表达方式感受差异很大。
3)需求,说出愿望的重要性
举例;婷婷昨天晚上没去参加小红的聚会
小红说:“你昨天晚上没有来,我很失望”
小红说:“你昨晚没有来参加聚会,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心事”
前者会让婷婷很不舒服认为小红在指责她,后者婷婷会有点内疚没有参加聚会,因为当下小红是需要她的
所以,当我们想要自己的请求得到对方的积极回应我们应该要真诚的表达自己的需求愿望,大部分人都能表示理解,这种不带敌意的分享自己的感受,才能增进对方之间的情感。
4) 请求
沟通最后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达成一种双方都比较满意的结果,最好的状态,就是我们的请求,能够被对方接纳。
那么请求以怎样的方式提出,才会让人容易接受呢?
要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而不是不希望对方做什么。
比如,一位女士对自己的丈夫说:“我希望你能少花一些时间在工作上”,结果三个星期后,她的丈夫高兴地报名参加了高尔夫球比赛。
换一种说法:“我希望你每周至少有一个晚上在家陪我和孩子”。
这个请求就非常具体,也是提出请求的技巧之一,我们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含糊不清,那么别人就很难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还有一种看似是请求,实则是命令的方式,
“我很累,多陪陪我讲讲话”“我很孤单,你陪我去喝酒”
如果他回答:"没有空”完蛋了,结果就变成“你不爱我,你不关心我,我不是你在意的那个人”
是不是开始责备对方了,但是你有考虑过他今天的状态吗?是不是比你更累呢?
道德捆绑的命令哪里是请求呢! 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