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提到“公司管理”时,
老板心里想的:
销售心里想的:
设计、文案心里想的:
财务心里想的:
HR心里想的
一说到公司管理,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打卡,考勤,KPI等等看似科学、工业化、实则缺少酌情考虑,生硬的制度。仿佛“管理”2字听上去就特别严肃,可怕得像要给你受刑一样。
但这问题的根本不在管理没用,而是做好管理很难。
自古,就有“以德治国好还是以法治国好”的讨论,无论是管理国家,还是城市,还是企业、家庭,管理这份工作的首要难度就是在这个调“众口”之难,你照顾到了这个,却忽略了那边的感受,但是你又有一个目标要达成。
就如同出门和朋友聚餐,吃中餐有人不喜欢,吃日式有人嫌太冷,玻璃心一点的发起人很容易就犯脾气“老子不约了,你们爱吃什么吃什么!”简单生活例子足矣说明管理的难度。
然而,我们每个人又非常需要它。
没管理,谁来组织大家聚餐呢,没管理,谁还会站在黄线后面排队呢?没管理,谁还分男女厕所呢?我们生活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靠管理来的,基本的交通规则,公共守则,法规等等都是管理在生活里的影子。
而对于企业这样一个需要追求更高层次目标的个体来说,管理是它 “言行举止”的守则,一个好的管理能够带领所有员工克服目标,步步向前。
而一个坏的管理,一个缺少管理的公司,则是一个慢慢将所有人,包括创始人在内的理想吞噬的的陷阱。
1. 陷阱一:无管理,害的不是普通员工,害的是优秀员工
制度、习惯、素养、规矩的建立是有难度的。的确无管理的公司除了老板谁都喜欢,轻松,愉快,还能拿钱多好啊。可是如果公司需要发展,需要生产优秀的,被市场点赞的产品,那就必须要设立合理的评判标准(比如设立奖惩制度,奖金制度)。
公司需要利用优秀的人才的技能和经验,而不给到这些优秀人才足够的规矩和激励他们怎么会甘愿和其他混日子员工“同流合污”呢?他凭什么得不到尊重,还要为你奋力拼搏呢?
优秀员工往往会被普通员工排挤,不在员工里立下一个标准,怎么能让其他人得到一个警示“原来这就是老板要的榜样啊!”从而让普通员工向好员工学习,让公司真正朝着一个方向发展呢?
2. 陷阱二:无管理,能把全世界的人变SB
管理除了保证员工基本利益之外,也是加强效率,激励员工的利器。而大多数公司只把管理停留在了树立规矩,立下一些不合理的KPI,打卡考勤制度,把员工的才能用个人喜好关联,从而形成毫无道理的限制。
比如什么“做多少拿多少工资”,乍一看特别科学合理,但是有的工作比如设计,文案则不是靠工作数量来衡量价值的,很多时候一个口号的威力比你出门跑腿几天的效果都要大。而目前市场面上比较合理的方法是计算工作小时,因为这样至少能够保证员工基本使用的成本。
又或是“上班必须早到”的规矩,那些加班到不省人事的员工又怎么办呢?很多员工的工作要到晚上才真正展开,让他们和白天工作的员工一个标准可能不太合适。
3. 陷阱三:无管理,会使管理者失去担当,失去说服力
一个失败的管理制度能够将领导者的无知暴露无遗,因为领导和员工是很少聊天的,“管理”成为了领导和员工为数不多的沟通方式。
管理让员工不犯错,管理让员工为结果负责,管理让员工受到激励,管理让员工像好的地方学习。
而如果管理没有做好,这个唯一的沟通就会面对两方面的质疑,管理者会怀疑下属是否有能力,是否能听得进去,而下属则怀疑领导的能力,怀疑他是否了解我的工作。
大多数公司就在这互相指责中,离信任,发觉员工潜能的目标渐行渐远。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来自百度百科)
很多人讨厌管理,因为它“高效、科学”的完美光环下有太多的不可控,期望过高然而失望,让人们放弃把这2个字作为运营企业的主要目标。
然而,任何环境下其实都需要管理的存在,它虽然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但是它绝对可以解决问题,给你带来一些更好的解决方案。
它更像是一种思维方式,伴随你一直面对形形色色的问题。很多人认为管理仅仅是门“艺术”,但在它成为“艺术”之前,实际上有很多科学的部分需要我们学习了解。
而你过早地因为懒惰而抛弃它,那你离优秀,离轻松工作的目标就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