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母亲,要想不生气总觉得很难。当见到孩子一些不好的习惯,总是忍不住想发火;当看到孩子在阅读本上潦草的字迹字迹,外加心不在焉的学习态度时,恨不得拿起棍子敲他一顿……
如果发火,体罚能让孩子变得优秀起来,说不定自己真的可以尝试。可是,每次发过火,动手敲过他之后,我发现一点儿没有改变,还是那样的散漫拖拉,还是那样的我行我素,气起来真的不想再理他,于是放狠话,让他回到爸爸身边,我不再带他。一开始,他很在乎,可是用了几次后,慢慢的,这一招儿也失去了效果。
怎么办?这样的孩子怎么教?于是,迫不及待找来几本育儿书籍看了起来。
看着专家的建议,我开始反思:为何总是那么的焦虑?为何总是最先看到他的缺点?为何不能对他多一点耐心……
仔细分析后,我发现自己原本的一些行为存在不妥之处,如当我发现他的坏情绪时,我会比他还要生气;几乎没有与他一起运动;有时候,甚至还会给他贴上负面的标签……我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很多做法是不科学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最让我有感触的便是朝孩子吼叫。
回想之前的自己,只要孩子的行为不如自己的意,便会朝着吼叫。最恐怖的是去年的那一次。
具体是什么原因自己已经淡忘,但自己朝他歇斯底里的怒吼的那一幕自己却一直记得。那天晚上天上下着蒙蒙细雨,自己犹如一颗炸弹,不仅"炸伤"了自己,也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了阴影。
我真的是好妈妈吗?不,我不是。我离做一个好妈妈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不过,我想如果可以的话,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努力做一个做一个平和的妈妈。
在此,给自己提几点要求:
第一,爱自己。爱孩子的妈妈首先应是会爱自己。难过时,学会安慰自己,尝尝美食,听听歌曲,让自己受伤的心灵得到安抚。一想到曾经的自己,我便觉得无地自容。曾经的自己拼命工作,舍不得花钱,不会打扮……曾经傻乎乎地认为要对方来爱自己。
第二,改变悲观的心态,让自己变得乐观起来。曾经的自己无比的悲观。虽然,现在的自己也不算乐观,但现在的自己学会在焦虑时安慰自己,给自己加油打气。一想到曾经的那个无比自卑的自己,真的感到心痛。
第三,完善自我的修养。多反思自己的行为,及时纠正错误的观念与做法。
第四,不对孩子吼叫。即使再生气,也要告诉自己吼叫是不明智的方法。要深呼吸,调整心情,告诉孩子自己此刻的心情,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坏情绪。
第五,每天与孩子一起运动。每天抽一点时间与孩子一起运动,在运动中不仅可以增进我们的感情,还有助于缓解疲劳。
第六,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虽然这一点自己一直都在做,可是当见到孩子不好的习惯时,总是忍不住用反问的语气,让他感觉很不舒服。以后自己应该用询问的语气,如,孩子,你是否漏了一件事忘记做了?
第七,不给孩子贴标签。即使再生气,也不可以随意给孩子贴上标签。努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而不是一味地否定他,贬低他。(生气中的自己总会做出一些自己都觉得很奇葩的事情)
第八,建立没有责备的家庭。不要随意责备家庭中的每个人,虽然这一点对我来说挺难做到,但为了孩子,自己必须改变。
第九,理性看待愤怒。愤怒是情绪之一,千万不要被愤怒冲昏头脑,干出一些冲动的事情。
努力与孩子进行连结,争取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每天制造15分钟的亲子时光。在这个时间里,自己完全属于孩子,不玩手机,与孩子在游戏或是轻松的状态度过。
第二,认真倾听。当倾听时,要做到专心致志,不可以出现敷衍了事的情况。
第三,每天给孩子两次拥抱。这里的拥抱是指从身体接触中,让孩子感受到爱。也可以吻吻孩子的额头,让他感觉到自己对他的爱。
第四,睡前聊天。聊聊天,缓解亲子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给孩子讲讲故事,营造和谐氛围。
第五,言简意赅地表达自己的要求。作为母亲难免会反复强调一件事,因而变得啰嗦。所以,一定要告诉自己在表达的时候力求简洁。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绝不长篇大论。
第六,足够的耐心。这点正是自己最缺乏,最需要加强的方面。有时候,自己会因为耐心不足,而出现烦躁的现象。
注意:越惩罚,孩子会越叛逆。用武力教育孩子,虽然孩子表面上服从听话,但在他的骨子里却会因此牢牢地记住你对待他的方式,从而,他会变得更加叛逆。
好的亲子关系就像下坡一般轻松自如,可不好的亲子关系就像上坡,阻力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