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们打开一篇网络文章,是因为标题。
我们之所以因为一个标题打开文章,是因为这个标题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
所以,我们通常打开一篇文章,是源于好奇心。
这种好奇心,会带领我们看一个开头,如果发现没什么能让我们继续好奇下去的内容,很可能就去看别的文章了。所以,我们看一篇文章,最初是凭好奇的感觉去看。
有些文章,会让我们持续有好奇的感觉,我们可能凭着这份好奇把这篇文章读完。因为一开始就是出于好奇,到最后读完了,也不过就是满足了好奇心。
当我们带着学习的目的去看文章,开始也难免会带着好奇心去阅读,最后,也非常容易限于满足好奇心了事。
这种好奇,往往还带着焦虑的心态,想要寻找灵丹妙药,解决自己的学习生活问题。所以就不断的翻看新的文章,不断觉得很有道理,然后又不断忘记。
而这种忘记,又会加重焦虑的心态,导致又不断翻看新的文章,如此循环往复,焦虑不止。这就是我们在用大脑的杏仁体部分读书,完全是原始的情绪化的学习。
那么如何才能从文章中学到东西呢?当你确认文章的内容对你有用,且想要学会,就可以用下面四个步骤来内化知识:
第一、找到你要学习的关键词,或者激起你兴趣的关键词,用笔写下来,一定不要复制粘贴,要用笔。
原因:认知科学告诉我们,学习的时候,调用你的所有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这样才能加深记忆,激活你大脑中的已有知识,来链接未知的内容。
第二、从文章关键词中,找出你认为最核心的三个关键问题;
第三、用一个句子,来描述你找出的每一个问题的核心思想,这样就写下了三个句子;
第四、找出三个问题的内在关系,具体如下:
分析第一个关键问题,找出跟你已知的知识相关的,相连接的内容;
分析第二个关键问题,找出跟你已知的知识相关的,相连接的内容,同时,还要看看跟第一个问题有没有可连接的部分?
分析第三个关键问题,找出跟你已知的知识相关的,相连接的内容,同时,看看跟第一个关键问题,第二个关键问题有没有可连接的部分。这样,就把三个问题彻底跟你的大脑已有的知识相连接,激活大脑中的已知和学到的未知的关系。
通过这四个步骤,就可以把文章的全部内容提炼出来,在问题跟你的大脑之间建立关系,也在问题之间建立的联系。并跟你的大脑的已知内容相融合,内化成你自己的知识。
最后,把上述分析的内容,用你自己的语言复述,最后给记忆“盖上一个章”。
通过这种方式,把文章中的内容,变成你的知识模块,可以应用在你未来需要的相应场所环境中。
通过反复应用,这些知识就变成你的行动习惯,固化到你的行为模式中,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