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力》|好故事,三分讲,七分演

读书写作羊十五

要讲好一个故事,除了故事本身要精彩,还要知道如何讲述,才能让听众心动,这就必须要加上“演”的成分。

在沟通中,信息传递的7%靠语言,38%靠语音语调,55%靠肢体语言及面部表情。

那么如何运用声音和动作来演好故事呢?

学会用你的声音来传递能量

声音包括语音语调的起伏变化,声音本身即包含能量。

作者的教练启蒙老师有一个方法,越是故事到了关键时刻,越是压低声音去讲,大家就不得不伸长脖子认真的听。这是一种心理学手段,也就是人对于越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听不到的越想听到。

还有一个方式叫留白,就是索性什么都不说,制造悬念,烘托气氛。而让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留给听众停顿的时间往往不充分。

“沉浸式讲述”让情绪自然流露

其实这部分就是在说肢体语言的重要性,但是肢体语言不代表夸张的动作和不停的走动,而是将情绪带入故事中,自然而然的一种肢体动作 ,才能让听众感受到身临其境的体验。

语言越简单,情绪越纯粹

别忘记那7%的语言本身,虽然比例少,但是却影响巨大。

在讲故事的时候,越是简单的传达,越能传递你的情绪。

用你的肢体语言帮助表达

克雷格·巴伦蒂内曾经说过:人们可能根本记不住你都说了什么,但他们会记住你说话时候的样子。

恰当的肢体语言能够更好的将听众带入故事中,而不好的肢体语言会让故事的可信度大大下降。

1、用肢体语言表达逻辑关系

通过肢体语言,将空间位置和表达的内容建立关系,通过身体的移动或者空间的划分,让观点随着位置变化而逐渐展开。

2、用肢体语言表示形状

当需要表达事物的大小和形状时,肢体语言能够带给观众更加直观的表达。

3、用肢体语言表示位置

也就是根据演讲的内容对舞台进行特定的设计,戴伦·勒克鲁瓦把这个特定位置叫做“内心视像”。

适当停顿,事半功倍

讲故事切忌滔滔不绝。通过适当停顿,与听众互动,或者调整故事的节奏和方向,很重要。

1、强调重点。当你需要强调段落的重点时,适当的停顿,可以帮助听众做好聆听的准备。

2、抖包袱。幽默的本质是反转,停顿就是给听众时间,让他们在脑海里自己完成下半句,然而他们可能是想向左走,你说出来的却是向右走,就造成了笑点。

以上,就是如何通过语音语调、肢体语言和语言来共同“演绎”精彩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明天,我们学习本书的最后一章,第二十章:如何讲出故事人生。

喜欢就点赞支持我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