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五月初一个平常的日子,城市已然被混凝土的味道所污浊,然而大山依旧保持着它独有的气息。炎热的夏天正悄悄走来,春天却还没有准备好离开。遍野的槐花不争不艳的盛开着,桃树也早已迸出青涩的果实,预示着那个收获的季节。
我们一行七人约定来到秦岭北麾的青山脚下,并没有按前人设定好的路线,那只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前行的慰籍罢了。沿着溪流,一路刮蹭着灌木丛上的露水,城市的喧嚣在这里被抛弃的一览无余。五月的风饶是那么强劲,待钻到沟底来,便也成了灌木互相摩擦的唏嘘声,只是头顶山坡上时不时会传来几声树枝的撕裂,听起来也怪有一丝慎人。
沿着小溪一路前进着,前面会出现什么,我们谁也不知道。我们并没有目的地,只是走着,看着,说着,眼中也少了平日里的那份焦灼。我们中间有位来自云南的姑娘,眼神中尽是对秦岭的好奇,我们几个自视主人翁的拙笨优越,便一路上与她笑话着,各自操着晦涩的普通话,却也相谈甚欢。
“你以前见过山吗?”我忍不住好奇,话刚一出口,朋友们便回应出了嘲笑声,那位云南姑娘也是抿嘴一笑,我才知道是自己闹了笑话,云南岂是少山的地方。
五月初旬的天气虽不比盛夏,倒也不算凉快了,阳光落在水泥地上反射着亮眼的光芒,惹得人睁不开眼,有机会藏进这山沟里躲避烦躁的炙烤,却也是个机会可以睁大眼睛看看这个世界,都是难得的。跟着溪水一路向北出发,前些日子一直下雨的缘故,树丛里都是湿湿的,时不时的会踩上一脚泥泞,引得众人一阵嬉笑。山沟里面拦腰折断的树干很多,这为前行增加了不少阻力,时常得一个人牵着另一个人的手,蹑手蹑脚的前进,生怕有谁绊倒在未知的泥泞里。不过还好,这样的窘境并未有多久,便出现了久违的平坦,竟也没想到这样狭窄的山沟里也能有着这样一块平地,空旷明亮,没有了大树的遮挡,阳光也是毫不吝啬的挥洒着,滋养着一大片麦草。顺着麦草行间的缝隙继续前进着。麦草的刷蹭让脚腕有些许疼痛,却也比踩着这泥泞来的舒服些。
有麦草就有人家。穿过麦草地,眼前隐隐的出现了一条曲折的小径,沿着小径继续往里,果真有几间茅草屋独立着,屋顶散漫着青烟,这么说来,时间也已近晌午了,别说,看着这一幅情景,还真有些诗情画意,不舍离开了。
“大爷,这出山的路怎么走?”“绕过这达,屋后便是了”。按着大爷的说法,我们很快找到了出山的路,离开了大自然的平静。
而后细细想来,当时的想法也真是幼稚,但凡是有些办法的,谁愿与整日的阴暗潮湿为伴,家徒四壁,屋不避漏。所谓的诗情画意,也只是我们这种人的一厢情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