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汤圆儿,点击右上方“关注”,定期为你推送【自媒体写作干货】及【个人成长】等内容呦!
三个月前,我还是枚写作小白。发几十字的朋友圈都要copy网上的文案。
为了提升文笔,我开始有规律地阅读、写作。从两三百字的小段落,到两三千字的新媒体文章。我花了90多天的时间练习、摸索。
有了点儿进步的同时,也接到了3次推广合作。对我而言,这便是对努力最好的反馈与证明。
本期就把自己的经验心得分享给你们。如果你也想从0开启写作,看这篇就够了~不要忘记三连呦~
1.别废话,直接写就完事儿了!
很多人迟迟未开始的原因,是觉得自己文笔很差,写不出什么东西。
表面上是承认不足,实则懒得付诸行动,只能在原地疯狂打转。
也有人总想等准备好了再开始。可一准备就是好几年。这其实都是在变相拖延。
写作不需要追求完美主义,好文笔都是反复磨出来的。
写作的精进过程,就是让自己不断发现过去写得很烂的事实,而不是抱着“一炮打响”的执念。
所以别废话,先干起来,你就能甩掉一半的人。
2.从写好一段话开始。
学习任何事情,都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写作也一样,可以先从一两百字的段落练起。
比如描写下你的日常生活,或是对某个热点新闻的所思所想…实在不知道写什么,可以找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进行仿写。
一定要保证每天练习,坚持1个月,就会有肉眼可见的进步。我最初是以写读书笔记的方式来练习的,效果也很不错。
大家可以考古下我在“小红书”上发布过的笔记内容。(搜索:一只汤圆儿)
3.提升输入效果
写作是一个倒逼自己输入的过程,只有保证持续地、高质量地输入,我们才能产生更多有价值的思考,进而稳定输出更多的优质内容。
提升输入效果的方法:
1.提高输入强度。坚持每天阅读1h
2.提高输入标准。不要浪费时间浏览垃圾内容。
3.提高输入效果。带着目标和预期阅读,养成边看边想边写的习惯。同时也要把有价值的内容,带入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场景,以便在后续的写作中,能更好地运用。
4.建立素材库
素材是获取写作灵感最重要的来源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要养成随手记录、收藏的好习惯。
在新媒体文章中,最常用的素材有:金句、名人名言、故事案例、热点新闻、个人经历….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方向,进行分类整理。比如:选题类、标题类、故事素材类、观点金句类…当你不知道该写什么时,就可以通过素材库寻找灵感。
给大家分享几个获取素材的渠道:
内部渠道:个人经历思考、身边人的故事
外部渠道:各大主流搜索、内容、新闻平台、领域垂直网站、书籍、课程
5.构建写作框架
很多人写文章就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这样很容易偏离主题。
而合理地构建文章框架,能很好地解决跑题、逻辑混乱、写不下去的问题。
搭建文章框架一般分为3步来进行:
①确定主题:即确定自己要写什么
②根据主题列提纲:也就是列出这篇文章要写哪几部分,也就是我们的分论点,
③搜索素材,根据素材补充、完善提纲
6.进行公开写作
写作最忌讳的就是闭门造车。当你阻断了外界的交流与反馈时,就不会过多地考虑表达的有效性,更不会在意内容的好坏,你会在无形中降低自我要求。
而公开写作则会带来更多外部压力,促使你认真完成每一次创作。
外界的反馈,既能帮助我们发现问题,也能驱动我们继续向前。
7.拆解爆文
如果写作有捷径,那拆解爆文绝对是最佳路径。拿新媒体文章来说,这类文不需要什么华丽的辞藻,而是力求”短平快“。
用相对简洁、生活化的语言,向读者输送有价值的观点。
在行文结构上,其实也都有套路可循。拆解文章要从选题、标题、小标题、开头、论述、金句、素材、结尾这八个方面来进行。
这里给大家总结几种常见的文章结构:
开头:
1.制造悬念,激发好奇心
2.描述场景,引发共鸣
3.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4.以问代答,发人深思
5.台词书摘,名人名言
6.对我有关,对我有用
正文:
正文一般是3-4个部分,每个小标题对应的是一个部分。
① 名言+观点论述+案例素材+分论点总结
② 台词书摘+提出问题+案例素材+观点+总结
③ 案例素材一(正例)+案例素材二(反例)+观点+总结
④ 案例素材+具体场景描述+金句总结+观点论述+总结
结尾:
①制造共鸣
引用金句;强化主题
②强化价值
再次强调文章价值;梳理总结文章的重点
③制造话题
强调观点,引发站队;
制造话题,引发讨论;
提出问题, 制造参与
好了,本期内容就到这里,后续会继续推出自媒体写作专题干货,感兴趣的同学多多关注~
我是汤圆儿,一名正在努力精进的沪漂女青年,专注阅读、写作、成长干货。想提前看更多内容的,也可以去小红书搜索“一只汤圆儿”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