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大家常常提到“仪式感”这个词。说是,家庭需要仪式感,才会过得更幸福。对此,我表示部分认同,但不完全认同。
仪式感的确是重要的。就如一本新书出版了,作家会为它做一个新书发布会,让大家都知道它的诞生。比如新的苹果手机上市前,商家会为它举办新品发布会,吸引大家的关注。比如一本电影要开拍了,导演会和大家举行一个开机仪式。有时这种仪式是为了庆祝一件事有一个顺利的开始,有时是为了庆祝一件事完满完成。古往今来,不论是皇帝登基,还是小店开张,仪式都是表达了人们对此事的重视,表达对此事的美好祝愿。因此,仪式当然是必不可少的。
在家庭中,仪式也体现在各种节日的互相祝福和赠礼。中秋节,一家人围坐一起吃一顿团圆饭,一起品茶赏月;端午节,大家一起吃粽子,观看赛龙舟;春节,长辈给小辈封红包, 小辈给长辈拜年;生日,全家为寿星准备蛋糕,唱生日歌……重视仪式的家庭一定更具有凝聚力,家庭成员更有幸福感,孩子更容易成为有情有趣的人。
总结起来,仪式感的核心是真情谊。如果仪式只是走过场,那这个仪式也是无意义的。我们也曾见过轰轰烈烈的婚礼,不到几年,夫妻就各自东南飞了。也曾看过热热闹闹的揭牌仪式,过了不多久,项目就烂尾了。这样的现象还见得少吗?仪式本没有错,错就错在没有把基本的事情做好。仪式再隆重,也是自欺欺人。
仪式感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呢?一,表达了我对事的重视;二,表达了我对你的情谊。如果仪式感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为何不能在生活的日常点点滴滴中去表现呢?
在我们犯错的时候,朋友之间能互相提醒。在我们遇到困难时,亲友之间能互相帮助。在事情进行得不顺利时,我们能克服困难,坚持把它做下去。这种关心和爱护是体现在生活中的小事上的,即使没有送礼,即使没有节日的问候,也能感受到我们心中有对方。这才比仪式更打动人心。
当然,现在这个时代,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大家的时间越来越宝贵。既要做好仪式感,又要做好真正地互助,是一件高难度的事情。尽力而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