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照例骑行上班,90min车程。往常都是戴着蓝牙耳机一路通行,党老师说小命要紧,所以今天没有戴耳机。骑着车,风声从耳边吹过,呼呼作响,感受着雨天的湿润,心情莫名的愉快起来了。平日里北京的能看到云的天不多,而这下雨天的云,霾是遮不住的。云海翻腾,黑云压城。
坐在地铁上,绕着北京转再多圈,经过的也不过是一个个新奇却都非常雷同的站名。骑行不一样,认准了大概的方向,任意一条路都可以。看到有好玩的街道、胡同,一头扎进去,看着老北京人的日常生活,看着游客流连的地方,看着各式样的商店、小吃。
今天的北京有点不一样,骑车走过湿润的地面,忽然对地面铺满细碎的槐花很感兴趣,北京道路两边最多就是洋槐了。想起之前在朋友圈看到的一句话,有些感触‘北京一下雪,就变成北平了’,冬天里的雪自然很美。但是北京之所以曾经叫过北平,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冬日里的雪,还在于春日里杨花柳絮,在于夏日里漫长花期的槐树,秋日里的柿子。尽管大多数日子大家都不会太喜欢,比如我一到春天就容易流鼻血,但这就是这个城市的特点,不论好坏,都是北京的一部分。
北京种槐树的历史很悠久,几百年的槐树有很多。槐树的寿命长,生命力旺盛,很适合北京这种有故事,又气候比较恶劣的城市。也许,最老的那棵槐树要是有思想的话,他一定见过蒙古人的弯刀,明王朝的强盛和衰败,八旗兵的铁骑铮铮,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建国后的激情和迷茫。这种变化用沧海桑田是难以形容的,单看建筑,从富丽堂皇的宫殿楼阁到紧凑宜人的胡同大杂院,也包括平地而起的万丈高楼。
上班骑行北京还有一个乐趣是,每次上班走的路都不会是一样。每经过一个地方,都会相当好奇地名道路的由来,胡同和坊的来由自然不必说,没有经过调查,真是很难搞懂原因。有的是因为胡同的形状,有的是因为胡同的功能,还有的可能就是习惯没有原因。
记忆最深刻的道路名称是赵登禹路,张自忠路因为是一个地铁站,经过了很多次,本身张自忠将军名气也比较大,一听就有印象。但是这条赵登禹路就没听过了,赵登禹将军原来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牺牲的抗日将领,打赢了喜峰口战役,重挫日军。从道路名称也可以看出,历史的细节总在不经意中展露出来。
不骑行,是不知道北京除了天坛和地坛之外,还有日坛和月坛。天坛在南边,古代以南为尊,地坛在北边,月坛在西边,日坛在东边,他们大概都在二环线上。不骑行,去那么多次的奥林匹克公园,在奥体公园南边一条街上有中华民族园,有一条唐人街。北京这样的奥秘还有很多,等着我去探索的地方还有会很多。
前不久,听协和的一位老师说过:‘上班时一定要住的离家远一点,这样人会转变不同的思维。最好是工作的地方在郊区,住的地方在市区,这样每天上下班可以逆高峰,而且在不同的区域穿行也能拥有更多样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