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2016联合国糖尿病日11.14,共同关注糖尿病(eyes ondiabetes)
来势汹汹的“糖衣炮弹”
由于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全球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患病人数不断上升,成为继心血管病、肿瘤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最新统计,目前世界上成人糖尿病患者约4.15亿。每天有16000人成为糖尿病患者,约3000人死于由糖尿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据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的专题调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6%,已有糖尿病患者1.13亿,位居全球首位。很多人认为糖尿病是一种老年病,年轻人会躲过“糖衣炮弹”的袭击,殊不知,糖尿病正呈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儿童,都没能逃脱糖尿病的魔爪。根据我院对1997年-2011年上海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率的调查结果,上海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直线上升,1988-1996年上海地区的发病率为0.96/10万人年,1997-2011年发病率猛增到3.1/10万人年。基于目前的人口状况和发病趋势,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至2020年,新发1型糖尿病人数将翻倍,至2025年新发病人数将达到以往的6倍。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由于胰岛素分泌缺乏或功能障碍导致糖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典型的糖尿病表现总结一下就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孩子会感觉口渴,饮水多,常有饥饿感,吃得多但体重减轻,小便频繁。在年龄小的儿童中表现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可以表现为易疲劳,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尿路感染,夜尿增多,尿床,不明原因的体重不增,视物模糊。
儿童糖尿病原因
儿童糖尿病95%是1型糖尿病,近年来由于儿童中超重和肥胖比例增高,因而儿童2型糖尿病发病也在逐年上升。1型糖尿病是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和自身免疫反应综合作用下的产物。而2型糖尿病的发病则更多与遗传和不良生活方式相关。
- 遗传因素:遗传易感性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人类第6对染色体(6p21.3)的HLA抗原基因为DR3/DR4者有70%可能患1型糖尿病。
- 环境因素:是可能的触发因素,包括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可以诱导自身免疫反应,某些药物、毒物可损伤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不良饮食习惯(高脂高糖)对于胰岛细胞也有损害。
- 免疫因素: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自身抗体可以持续破坏胰腺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不能分泌胰岛素。
- 生活方式改变:体力活动明显减少,饮食摄入的热卡没有减少,尤其是高脂高糖饮食习惯造就更多超重肥胖的儿童,生活节奏快,生存压力大,长期处于应激环境中。
糖尿病可以预防吗?
1型糖尿病要减少环境触发因素,减少病毒感染。2型糖尿病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避免或延迟发生。
-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孩子,需要饮食管理,避免暴饮暴食和高脂高热卡食物,减少超重和肥胖的发生。
- 增强体质,避免病毒感染。
-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体育锻炼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 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 提倡母乳喂养,避免过早鲜牛乳喂养,补充维生素D
-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超重和肥胖儿童监测血糖,必要时进行糖耐量检测,及早发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