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我像一条船。
———题记
《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余华的成名作,五千字不到的短篇小说。
第一次看到还是在高中时期,只看题目,我以为会是个少年披荆斩棘,光明美好的故事。
当时看完,还不太懂,只觉得叙事风格,文风很独特。
余华谈到自己的创作时,提到过,开始受川端康成的影响很深,几乎不会写作了,幸好遇见了卡夫卡,发现小说原来还可以这样写的。
完全架空的时代背景,几乎不做任何铺垫,天马行空,迷蒙离奇。
十八岁,背起红背包,离开父母的庇护,远离一切熟悉的事物,独自面对世界。
开始一切都是新奇美好的,少年满怀着对世界的期待,带着尚未褪去的稚嫩,开始远行。
路上满是风景,少年像贪玩的孩子,偶尔午夜梦回,也会经常想起家乡的山和云。
那时他年轻,精力充沛,只知道出发,而没有目的地。
慢慢的,他经常会想,自己心的归宿到底在哪里?开始想要找到自己的旅店。
他问过许多人,可没人能告诉他,只说:“你走过去看吧”
没有任何目的的时候,一切都是轻松快乐的,当有了目标以后,生活就不那么可爱了。
原来想搭车,只是觉得搭车很酷,现在只想着要搭车快点到达旅馆,因为黄昏就要来了。
终于,他看到了一辆汽车。
车里装满了苹果,他拙劣的模仿着大人的样子,给司机递烟,坐上了车以后,司机友好热情。他觉得,自己和司机已经成为朋友了。
汽车温暖舒适,好像可以代替旅店了,旅店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可汽车抛锚了,一时间没法修好,旅店又重新来到了他的脑中。
“那时我的脑袋没有了,脑袋的地方长出了一个旅店。”
司机一直都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不管是对于此行的目的地,还是被困在这里。
很快,五个附近的农民发现了他们抛锚的汽车,最重要的是,发现了一车的苹果。
一场哄抢就这样开始了,五个人带来了更多的人,他们抢苹果,卸车玻璃,卸轮胎。能带走的都被带走了。
一切都太突然,太多事超出了他原有的认知。
开始他以为五个人可以帮他找到旅店,其实他们只是来抢苹果。
他反抗,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司机的朋友,而且抢苹果是不道德的行为,结果被打的“鲜血像是伤心的眼泪一样流。”
司机呢?司机一直都在远远的观望着,嘲笑他被打的软塌塌的鼻子和满脸的血。
看到这些,他只觉得愤怒,可看到司机抢走他的红背包,然后和农民一起离开的时候,他感到真的绝望。
四周一下子寂静下来,夜开始顺着山坡慢慢爬上来,包裹住破烂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他。
看着像海水一样弥漫过来的黑暗,他想起自己的红背包。
红背包从家乡带出来,陪着他走过很多路。里面有母亲缝的衣服、给他带的食物、朋友给的一块手表、还有临走那天父亲给的一本书。
靠着最后的力气,他爬进汽车驾驶室,蜷缩着躺下,思绪由一团缠绕的线,慢慢延展开来,身体也一点点暖和,他才发现自己已经抵达了自己心的归宿。
躺在汽车里,又想起离开家的那个晴朗温和的中午,父亲的那句:“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一遍遍在他耳边回荡着。
少年长大的过程,一定会经历困惑,迷茫,挫折。原有的价值体系,生活经验,也许会被现实打碎再重建。
就像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说的:“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在一次次的失望、愤怒、抵抗、挣扎中,我们终会抵达最后的归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