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行走”本身就充满向往。想着一路走去,欢歌笑语伴着沿路各色的风景,定是一件趣事。顺带还能锻炼身体,尤其可以让栩宝同学活动筋骨,真是几全其美的好事。毫不犹豫地加入,满心欢喜地期待着。然而,今天的行走却是出乎我的意料。首先,路程竟是这么短,我做好“长征”的心顿时有些泄气。其次,还要分成儿童和成人组。再次,走路还得有“法”,还得学着如何走好。嗯,这一切告诉我,这行走绝不是可以“任性”而为之的。很幸运的是,我被安排到了儿童组,我想至少自己不会被甩在后面或者追得狼狈。
跟着这群小孩儿行走,想要不说话是不可能的,想要找自己的节奏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能有意地做到挺直腰杆走。我的心思除了孩子们的安全外都被这清晨的街道吸引了:原来卖菜的老人家起得这么早,他们在筐里摆放整齐的菜蔬是那么新鲜娇嫩;早餐店里冒着的腾腾的热气,不时引诱着我的饥肠辘辘。雨后的街道和行道树有别样的清新,湿水泥地也不似白日里的烦躁,此刻有了一种含蓄。走到新建成的沿湖路再转到湖边,心门仿佛被湖面上氤氲的水气推开,满怀的舒爽扑过来。在孩子们的叽叽喳喳声中,各种车鸣也渐渐生动起来,争抢着唤醒湖对面静默的南山。就这样一路不紧不慢地走回出发的地方,我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毫无汗意,这对于多汗的我来说,实属罕见。之后的总结会上,听博学多才又德高望重的罗老师这一番对都昌历史的述说,行走路上见到的景致开始一页一页在脑海里翻转,我在想时光如若倒流回了过去,会是怎样一番图景。突然间,我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我同样对她一无所知。莫名间,心里有了慨叹:一个人连自己的家乡都不熟悉,还能叫那方水土里养出来的人吗?
小参上,我很用心地听着每一个伙伴的发言,想着他们的境遇和当时的感受,他们的脸上因行走带来的能量变化而显得熠熠生辉。我喜欢这种生命力散发的光泽,像一株植物一样,会不断地成长。也像阳光雨露,能让幸见的人分得一份热情,从而洞窥人生的奥妙。我们总是提到教育,围着孩子,而很少提到自己。包括参加活动,很多用心都是源于孩子。可是幸福里多次的活动下来,尤其是这行走,更让我觉得这是自己与天地的对话。走得慢也好,快也罢,只要是遵从自己内心的节奏,就是对的感觉。
无论我们做什么,都是在努力照见自己。孩子是果,父母是因。如果我们连自己都无法看见,无法成为,活在一个哀叹易悔的局限里,又何以要求孩子能走出去呢?天地亦有缺,况人之不足。知不足而弥,然有全焉!
或许,行走的意义就是在这一步一步对脚下生活的土地的丈量中,发现自己,找回自己,成为自己。当自己的身心灵都中正了,孩子的也应该无处可偏了。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