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切皆有可能,你会觉得这句广告词真熟。可是这并不是一句广告词,这是告诉我们说,如果你认为这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么才真的有机会成为可能。这么说也许有点绕,举个例子来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之前,人们都说地球是中心。当他有了“除了地球外,太阳也可能是中心的”想法,才会去查找资料,艰辛的观测和统计去建立日心说。如果他坚持地球是中心的观点,觉得其他都是不可能的,那么就不会去建立日心说,而是在原来基础上维护自己的想法。毕竟当时的人们也没有火箭和飞船可以去外太空看看。
让一起成为可能的前提,是要你成为一个“可能性思考者”。那么,首先要抛弃“不可能的想法”。你思考一下,也许会发现,当别人告诉你一件你不知道的事情,你第一句话是说“不可能吧”。就像上面哥白尼的例子,如果你都认为不可能了还怎么会去做?因此,当你遇到事情又想说不可能的时候,你就转换个角度:如果这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么要怎么做才能让他成为可能,怎么才能实现。其次要抛弃的是反驳。我们都很好面子,不喜欢被别人驳斥了面子。因此当别人有异议,尤其是与你相反的时候,第一个反应一定是反驳。虽然有时候这可能是维护了我们的立场,在辩论场上面很有必要,但是对于生活中的我们来说,你的反驳就意味着你对着这一种思想的否定,你就把自己圈在了金箍棒画的圈子里了。不要过早的去拒绝他人的思想,也许不对,但是却有他可取的地方。
这样转换思考虽然有了基础,但一切并不能成为可能,因为这一切太多了。你会发现,如果你专心做一件事情,你就无法专心的去做另一件事情。而互联网带来了海量的信息,无数的可能,对我们来说过载了。就像1G的u盘却给了你2G的信息。解决的方法第一是进行筛选。开启筛选功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里,注意质量而不再是一味的追求数量。第二是重复。即使筛选,但是有太多的信息我们每天在接触,那些重要的内容与技能就要间隔性的去重复。就好像我们总写的字一说就可以写出来,不经常写的字有时候在用时想不起来。
那么,让我们所知的可能变成可以做到的事情,不可缺少的是计划。许多事情我们做不到,或者坚持不下去很多时候是缺少计划。别人说读书好就去读书,可是两天后就不读了。你要知道自己读书的目标,你想要达到的效果,每天、每周、每月、每年怎样。在过程中随时总结目标完成情况,如果有不好的要怎么改正。在实际过程中调整计划,也得到反馈。在这之中,行动填补鸿沟。
一切皆有可能,就是你要认同可能,筛选一切信息,最后制定并跟进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