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东京残奥会的运动员,有的失去了胳膊,有的失去了双腿,有的人失去了光明,可他们同样可以走向奥运,走上领奖台。他们都是身残志不残,敢于挑战自我的英雄。
【1】坐在轮椅上也能
绽放的刘静
刘静十个月的时候,患上小儿麻痹症。
后来母亲把六岁的女儿送进了徐州民间机构的希望之家,在这里刘静迷上了乒乓球,她是日也打,夜也打,庆幸在九岁时课间训练中,被教练相中,从此步入乒坛。
刘静由于常年蹲坐在轮椅上练球,她的腰部伤势不断,母亲是哭着看她练球的。从6岁开始陪练一直到19岁,有一年刘静做了五次手术,最严重一次在医院住了三四个月,疼得不能说话,妈妈不停地掉泪,坚强的刘静却从不流泪。
学乒乓球的经历对刘静来说充满了苦涩,球拍握不住,胳膊又总是磕磕碰碰,经常是青一块紫一块,凭借着刘静对乒乓球的那份热爱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她在2008年的北京残奥会,2012年的伦敦残奥会,2016年里约残奥会,坐在轮椅练球的刘静又轮在2021年东京残奥会上豪取乒乓球1-2级的四连冠。
这期间所付出的努力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刘静做到了,她成了自己人生的赢家。
【2】折翅,依然可以
高飞的袁伟译
八岁时袁伟译这位"00"后痛失双臂。但他没有颓废,而是气候经历十次大型手术后,因为伤病截肢后又从身体正常部位割皮,然后植皮。这些连成人都无法承受的痛苦,小伟译从不吭一声。
当他妈妈对未来充满悲观时,小伟译反而安慰他妈妈,"妈妈,没关系,我可以用嘴写字,用脚写字“
2010年许远琼从网上查看到无臂游泳世界冠军李丰强的事迹后深受鼓舞。于是把儿子带到了李老师的面前。
李丰强发现袁伟译的游泳天赋后,就把他当成儿子一样对待,对袁伟译进行了两年严格专业的游泳训练。
2021年东京残奥会上袁伟译获得了S5级金、银、铜各一枚奖牌
如今他让全世界看到只要有信念,便可以驱散乌云,游泳,照亮了他人生的路。
【3】黑暗的世界里
依然有光明
刘翠英年幼时就拥有不错的运动天赋,然而10岁时因患眼疾未能及时得到治疗而失明。在盲人学校的老师发现了它有跑步的天赋,鼓励她在盲人运动员的方向发展。
刘翠英两只眼睛看不见,走路都会被绊倒。
但是最后翠英证明了,即使失去光明,也可以自由奔跑。
在约残奥会女子400米决赛道上,刘翠英和她的领跑员徐冬林"绑手"齐跑,靠一根牵引绳拿下了约残奥会女子400米的冠军。
今年刘翠英已经30岁了,年龄对于运动员来说是很大的考验,备赛期间,今年五月份,刘翠青坐骨受伤,但因为离比赛时间很近,又不能充分休息,体力下降很厉害,但是她只能咬牙挺住。因为他们要把这块金牌拼下来。
最后失明的刘翠青和领跑员徐东林一起又获得了2021年残奥会T11级别女子400米冠军。
这就是他们的信念:不是每个人努力都会成功,但是每个成功的人都很努力,我们就是抱着这样的信念一直奔跑在每一条赛道上。
以上三位他们的身体没办法和正常人相比,可是他们却能创造了这么多奇迹。他们做了常人不去坚持做的事,他们自强不息,不向命运低头,是不断挑战自我的英雄。
生命的意义不仅限于身体的完整,更在于精彩的绽放,这一瞬的光芒,站在生命的高光处,他们的志气让人望不可及,他们这种自强、无畏……精神让我们每个国人热泪盈眶,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命运不是注定的,而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以上冠军就是最好的见证。
对此您怎么看?
记得评论区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