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酒的王国。酒,形态万千,色泽纷呈;品种之多,产量之丰,皆堪称世界之冠。中国又是酒人的乐土,地无分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少,饮酒之风,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中国更是酒文化的极盛地,饮酒的意义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酒与诗,从此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文人墨客借酒抒怀的经典诗句比比皆是:有“劝君更近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送别,有“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洒脱,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畅怀,有“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的寂廖,有“举杯销愁愁更愁”的郁结,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哲思。冇“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清雅。似乎有酒才有诗,无酒不成诗,古人的所有情绪都可以凭借酒来抒发。
现在社会人际交往中,请客吃饭更是无酒不欢。由于职业的原因,经常会出现在一些饭局上,近年出于对自己健康的考虑,酒不喝了,在席间如作旁观者,见着一些人酒后面目,常反省自己如果也投入其中是否也会酒精控制大脑,如此面目可憎?心中更坚定了从此滴酒不沾的决心。
说到喝酒,记的从前的一位老同事,家住桃花潭畔,人好客,酒量大,酒品好,每举杯便与平时判若两人,妙语连珠神采飞扬,相识近二十年,从不曾听闻这位仁兄醉过,酒量深不可测,大有“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意味。在我记忆中,他是位深谙并享受酒文化的高人。
懂酒文化,这与个人受教育程度,酒量,似乎并没有多大关系,一次经历让我感觉这真的叫酒品即人品。某次节日,单位领导叫我等下属聚餐,一行十多人进入大包厢,主席位上领导入座,边上坐领导邀请的贵客2人,均为领导级别,高学历高职级。开席之后,领导开口,于是原本不准备喝酒的一干人等,均开戒端杯敬酒了。我也只能跟风舍掉白开水喝白酒,敬酒敬到领导的贵客某某长时,他居然说我喝白水,我端杯打的近前请这位身份尊贵的客人验证,结果出乎意料,他接过杯子闻了闻将我的白酒一饮而尽,然后慢斯条理地说:是酒,不过掺了水。我愕然解释,谁也不信!结果是我重新倒酒再敬。心中一万只草泥马在奔腾,也只能恭恭敬敬再喝一杯,还让席间所有人以为我用水代酒敬领导。过后反思:酒品当真如人品!此人黑人能不动声色,让人百口莫辩,不愧是官场历练出来的老江湖。只是我与他仅酒席上一面之交,为何针对我?看我不顺眼吗?这酒喝得如同吞了死苍蝇一样恶心,更让人窝心的是之后领导闲谈中向我求证那杯酒倒底掺水了没有?由此体会,这也是没文化!别说我的个性不会掺水,要喝就喝!不喝犯的着掺水吗?你TMD懂酒吗?
喝酒本是件有趣的事,从此怕了应酬中与些无聊的人举了杯,饭局上就此不喝了倒也落个自在,每次看大戏般。只是我今年新泡的杨梅酒,定要选个好时机,与家人,三两知己一起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