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即将结束,意味着即将要与家人分别,走上工作岗位。最舍不得的还是小宝宝,在这个寒假里与家人孩子朝夕相处,我享受到了很多乐趣,尤其是带娃的乐趣。
我们一起玩各种游戏,比如打羽毛球、抛圈圈、模拟打电话、玩单双杠(其实是小宝宝把我的脖子当单双杠玩了)等,一起看电视,读书,逛街,开摩托车兜风,一起去游乐场游玩等等,三岁左右的孩子要多可爱就有多可爱!
在与小宝宝相处过程中,我们时不时会被她嘴里蹦出的话语逗笑了。
比如:
想拉臭臭,但是又拉不出来,她会说:“臭臭睡觉了。”
天下雨不出太阳她也会说:“太阳睡觉了。”
小猫不和她玩,跑开了,她会说:“猫猫生气了。”
想去上厕所时,她有时会说:“我有一个尿尿要拉。”
带她拉完之后还要总结一下:“这是一个大大尿。”
……
也许,这时候的孩子语言能力正在迅速发展,但是表达能力又不足,却又急切想表达,因此会闹出不少笑话。
更搞笑的是,她还经常模仿我们,把我们讲给她的道理反过来教育我们,而我们教育她时,她却懂得给自己找理由。
比如:
看到我们下楼梯走得比较快,不等她时,她有时会一本正经地对我们说:“走慢点,要不然摔跤哦。”
吃饭时看到我们拿筷子的方式与她的不一样时,她会指正并示范给你:“要像妹妹这样拿才对。”
她不听话我举手要打她时,她赶紧阻止我说:“不要打人,打人不对。”
让她穿袜子穿鞋,她不想穿时就找借口说:“我的脚湿湿的”或者“姐姐都不穿了。”
……
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件事是,我要陪妻子去补牙,本来想不带她去的,怕她被吓着,但她就是不肯留在家,硬要跟去,嘴里还不断念叨着:“妹妹不怕的!妹妹保护妈妈!”
结果我们到了牙科医生那里,小宝宝看到穿白大褂的牙医就开始紧张,再看到牙科医生给妈妈补牙的经过便开始坐不住了,不停地要喝水,还说要尿尿(她不想做什么事的时候,经常以尿尿为借口)。
还好牙科医生很幽默,不停的给她解说:“你妈妈的牙齿有虫子咬,我正在给她捉虫子呢,你要勤刷牙,虫子就不会咬你的牙齿了。”
我在旁边也时不时给她鼓励,说医生给妈妈的牙齿捉虫子时会有点痛,但是妈妈很勇敢,不会哭,妹妹是不是也要勇敢呢?
小宝宝好像似懂非懂,紧挨着我坐着,嘴里不断念叨:“妹妹很勇敢,不哭的,妹妹勤刷牙,就不会长虫子了……”
看得我心里一直在偷乐。
更有意思的是,自从小宝宝跟我们去补牙回来之后,她开始积极刷牙了。有时候她想偷懒不刷牙时,我们只要说起补牙的情形,她就乖乖地跟我们一起刷牙了。
之前想让她乖乖刷牙还真不容易,没想到带着她去体验补牙,居然有这个意外的收获。
看来不管大人小孩,逃避痛苦的力量要比追求快乐的力量要强大多了。
寒假里,虽然我们也有不少事要忙,但都尽量把小宝宝带在身旁。一来小宝宝很想跟我们待在一起,基本寸步不离要跟着我们;二来我们也想趁着假期多陪陪她。
所以,当妻子有时候要忙一下工作的事情时,我们会带上小宝宝;当我们在为装修新房子而四处奔波时,也会带上小宝宝。小宝宝困了,我们抱着她,让她睡在我们怀里;小宝宝饿了,我们随身携带食物;小宝宝无聊了,我们陪她玩,尽可能忙里偷闲跟她互动。
虽然奔波劳累,但我们都比较开心。估计在小宝宝心里,不管干什么,跟爸爸妈妈在一起才是最开心的!所以,作为父母,就要尽可能多陪伴孩子。
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会善于抓住一些细节中,教会孩子一些做人道理和做事方法,让她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感受到价值感和归属感,并尽力培养她养成成长型心态。这其实就是樊登老师在他的《陪孩子终身成长》一书中指出的亲子教育中最重要的三根支柱。
《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说过:
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觉到痛苦,感觉到艰难,感觉到失望、伤心,一定是因为方法错了。
要坚信:所有美好的事情都是轻松、愉快的,费劲儿的事情往往都是错的。愿我们都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