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去蝴蝶泉游玩归来的客人跟我说起门票不值景点坑人之类的话题,继而又聊到洱海的污染,就像当初我们一群人在黑龙潭公园里边走边骂一样。景色本来都是好的,之所以变不好了,还不是因为人的缘故?吐槽的人都在其中。逢年过节各个旅游景点人头攒动,每个人都感慨人多遭罪,人与人,互相伤害嘛。
一潭死水,无波无纹,你只看它一眼,也是岁月静好的样子,但总有人忍不住扔块石头进去要看它再起波澜。荡起涟漪来,除了水底经年累积的枯枝败叶烂污泥一下活泼起来,还会冒出几个水泡,腐败的气味扑面而来,令人窒息。没有欢喜,只有厌恶。
花开没有不败,死水也不是生来就这样,它本来是山泉,汩汩流淌生生不息。山也不高,水也不深,因为恰好在城市的边上,鸟语花香泉水叮咚,就具备了某种被人类欣赏的资格。从山顶到山脚,爱山乐水的仁人智士逐年增多,欢欢喜喜地依山傍水而居,热闹非凡。如果说一人在山水间能感受到天地辽阔自然永恒之美,十人百人摩肩接踵也就是图个新鲜罢了。
山水有灵,人虽然号称万物之灵长,也不得不常常感叹自然馈赠之神奇。合适的时候你看它,山花烂漫飞鸟穿林,“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待你打定主意要时时看它,原来它也有树倒枝折落叶败花的一面,在烟霏云敛山川寂寥时更兼四处人声鼎沸。
野泉本来是上不得台面的,周遭环境自然但不美(人的审美),有人围着它挖个小水池堆砌一些好看的石子,再在边上立一块牌子起一个名字编一个故事,这就好多了。再后来又觉得这里一个小水池那里一个小水池参差零落不够大气,干脆山也铲平树也拔起,连成一片掘一个大水潭,把泉水叮咚变泉水哗啦,投放些五颜六色的鲤鱼,再把周围杂树野草通通清理,种上各种赏心悦目的花草,盖几个凉亭,立一些名人雕塑,铺上古朴的青石人行道,再造几个小景,依着山势围上院墙,人文与自然相间,这下所有的美好一网打尽了吧?公园既成,开门迎客吧。
山无水则缺媚,水无山则少刚,有山有水有玩乐,人就会趋之若鹜。山泉未枯竭时,每日里,阳光正好的时候,也曾有柳条绿茵倒映在水面上五彩斑斓,有飞花,有飘絮,有游鱼嬉戏,有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游人如织。
生是馈赠,死是剥夺,繁华总会落幕。汩汩流淌时它既没有汇入大江大河也没有滋润田禾,就是自然地流淌,未见鱼也未见人。后来人给鱼投食,鱼给人观赏,各得其乐。如今泉水枯竭,潭底污泥堆积,鱼也不见,人也不见。再看那些雕塑,一个个依次看去,是谁?不哭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