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职场,身不由己。
这句话道尽了很多人的无奈、彷徨、挣扎和困惑。
人生何处不是局?职场也是一个局,一个金字塔形的局:大多数人在最底层,极少数人在中间,尖上更是寥若晨星。
现实是残酷的,不争取就可能永远在底层,爬得上还要稳得住,滑下去会摔得很惨。
从踏入职场开始,我们就陷入这个局中。
能破局,必然是优秀中的优秀,不仅要有能力、背景、人脉,还要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运气,更要有关键时候敢于博弈的精神。
一、所有的博弈都是从利己主义开始的。
博弈论,有个著名的非零和博弈的代表性例子——“囚徒困境”。这是由普林斯顿大学的艾伯特·塔克教授提出的,含有占优战略均衡的博弈模型。
同样基于博弈论的其他例证,参与者都是从利己主义开始,寻求自身的最大利益,而不关心他人利益。
经典的“囚徒困境”案例说的是,警方逮捕2名嫌疑犯,却没有足够证据指控。聪明的警察利用博弈论观点,对两个人分别关押并告知:
如1人认罪并检举对方(即“背叛”),而对方保持沉默(即“合作”),背叛者将立即获释,沉默者则坐牢10年;2人都保持沉默,则2人同样坐牢半年;2人都互相检举,则二人同样坐牢2年。
很明显,最佳选择是双方保持沉默,即双方合作,这样两个人都只坐牢半年。
但现实中,绝非如此简单!每个人都会从寻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如果我选择合作的话,那么对方合作,2个人坐牢半年,万一对方背叛,我会得到坐牢10年的结果;如果我选择背叛,那么对方合作,我会立即获释,就算对方也背叛,我不过是坐牢2年。
很显然,最终2个人会得出一个相同的结论:就是选择背叛。这不是团体的最佳选择,却是个人的最佳选择。
“囚徒困境”反映出一个深刻的现实:个人的最佳选择不等于团体最佳选择,相反的是个人的最佳选择,经常可能损害团体利益,反过来又会影响个人利益。
二、利己主义的进化方向就是友善合作。
美国密歇根大学政治学与公共政策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美国总统科学奖获得者,著名的行为分析与博弈论专家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在其著作的《合作的进化》一书中,对“囚徒困境”进入了深入探索:如果把“囚徒困境”反复重复,最终的结果将是怎样?
为什么要进行重复?这是因为在重复的“囚徒困境”,人们的选择会参考上一次的博弈结果而做出改变。简单地讲,如果这次背叛,下次极大可能被对方反背叛,这绝对会损害个体的利益最大化。为此,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并达到最大利益的目的。
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两个人分蛋糕,不管是哪个人分,另一个人会不满意分配结局。解决办法非常简单,一个人分,另一个人选择,双方均满意,这就是平衡点。
为更好地探索重复“囚徒困境”,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邀请了很多对策论专家来设计计算机策略,并在重复囚徒困境竞赛中逐个进行对局。
通过多轮对局,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特征可以得到较高的胜率。这就是保持善良性,即不首先背叛或者至少在结束前不背叛。保持善良,在第一轮竞赛(15个程序)中前8名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对局结束后的最终胜利者,是所有策略中最简单的“一报还一报”策略。也就是第一步选择合作,然后就模仿对方上一步的选择。
这个策略综合了善良性:决不首先背叛,避免陷入麻烦;报复性:对方背叛,马上还击,惩罚对方;宽容性:有助于双方重新恢复合作;清晰性:对方很容易理解自己意图。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却非常高效,且易于长期合作。这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个人、组织和国家间的合作提供了积极的前景。
通过验证得出的重要结论:人总是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在频繁长期的交往合作中,加强合作能带来更大的利益,从而使利己主义进化到维护合作的关系上。
三、职场中引入博弈论引发的深入思考。
如果把博弈论,特别是“囚徒困境”引入职场中,能发现很多场景颇有相通之处,其中的博弈也很有意思。
职场中能升职的,未必多能干,但一定是老板认可的。关注重点是迎合老板喜好,就可能比别人更有机会升职(这里称为“背叛”,非贬义),而不迎合老板就相应少机会升职(这里称为“合作”)。
那么很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合作者占主导时的理想状态。
老板能够任人唯贤、一视同仁,那么大多数人都会努力干活,为企业发展出力,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这样的企业,是处在最理想的状态。
二是第一个背叛者将会引发动荡。
有个员工是老板亲戚,他不甘现状,托关系找老板得到重用,于是第一个背叛者出现了,打破了原有的合作状态。这个事,被很多人知道了,极易引发动荡。
三是背叛和合作共存的平衡阶段。
老板需要亲信,就要重用,但同时也会对一些优秀员工委以重任,这样就形成了有亲信也有优秀人才共存的局面。
这类似博弈中的“一报还一报”策略,维护着背叛者和合作者两方的利益,保持了内部的总体平衡。
四是背叛者越来越多必导致崩溃。
老板只重用亲朋友好友和亲信,不重视人才使用,员工必然因为失去动力、没有希望而放弃努力做事,直至寻求跳槽。这个时候企业就会失去活力,没有发展,结局必然是走向崩溃。
四、关于个体如何在合作中受益的探讨。
在传统文化中,博弈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其代表作就是大家熟悉的《孙子兵法》,它不仅仅是军事,而且是纵横捭阖的智谋、手段、策略之术,讲的是通过联合、排斥、威逼等手段,以达到不战而胜的战略目的。
现实中,我们可以参考“一报还一报”的必要条件,来探讨个体如何怎样在合作中受益。
第一,保持善良和仁爱。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个重要核心,就是孔子宣扬的“仁者爱人”。
今天的我们,应该继承、培育和弘扬这个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结合,更好地促进和谐发展。
职场中,也应该真正的践行仁爱之心,优质高效地做好本职工作,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我们需要永远保持善良和仁爱,最终必会受益无穷。
第二,敢于反抗和报复。
我们经常讲“以德报怨”,却忘了后面还有句话“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实际上孔子教导的是: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对我不好,我公事公办对你。善良,不意味着凡事姑息纵容。
对于不公平公正的事,要反抗和报复,这才能保持公平。
第三,学会理解和宽恕。
《论语·里仁》里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是儒家提倡的道德规范,也就是尽心为人、推己及人,通过内心体验为他人着想,可以使利己走向利他。
我们应该推崇传统文化中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要理解他人有权和自己想法不同,也要宽恕他人偶尔犯错。
绝不能单凭一两件事,简单作出结论。
第四,专注成长和干事。
《道德经》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我们也许做不到大善,但至少可以做到不嫉妒,不去争取得到高于对手的利益。
我们应该看到别人为成功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从而专注于个人成长和干事创业,扑下身子干实事难事好事,真正地为人民谋福利。
淡泊名利,才能活出自我,真正成长进步。
最后,当今的国际社会,博弈随处可见,每个国家都会优先考虑本国利益,从而设置一些保护策略,这反而极大制约和阻碍了全人类的经济发展。
如果国家之间能加强合作,必将更好更快地促进全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
中华民族拥有传承几千年的古老智慧,我们可以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结合现代中西方理论,让我们的传统文化焕发青春。中华古老文明必将重新走向巅峰,中国必将成为走向天下大同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