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的高度缩影:诗文与兴衰》

诗词文章,想必各位一定都有所接触。诗词源于先秦,诗盛于唐,词兴于宋。可谁又能想到这些诗文正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更是历史的高度缩影。一位位平凡的诗人,因为诗文,而留芳千古。而唐朝,被认定为古代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其兴衰的研究,除了普通的史料记载及考古发现,还有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那就是诗文。我将探讨唐朝的诗文与兴衰。

本文将研究诗词与唐朝历史间的关系,从而证明诗词是历史的一大高度缩影,是一种特殊的记录史实的方式,并从细微处见个朝代的兴衰。其中包括:平凡的诗人背后,到底印证了多少历史?如何从诗词中反映当时的状况?等等。通过探讨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了解诗词中的历史,深刻的认识到诗词对历史的影响,以及学习它的价值,并以史为鉴,弘扬其中蕴含的哲理,对诗词和历史的理解达到一层新的高度。

《旧唐书》中,曾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国古语有云:“诗言志,歌永言。”这句话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诗可以验证历史”,但它暗示了诗歌能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时代背景,间接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面貌。另外,出自清代学者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观点,他认为包括《诗经》在内的儒家经典,都是历史的反映。因此,从文化和历史研究的角度看,诗词确实承载了历史的痕迹,具有验证和补充历史的作用。

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初唐是从618年李渊建唐开始,到683年武则天临朝称制前,这段时期政治清明,社会欣欣向荣。盛唐大致是从武则天临朝称制后至755年安史之乱前,是唐朝政治、经济、文化达到鼎盛的时期。中唐是安史之乱后至黄巢之乱前,这一时期唐朝开始由盛转衰。晚唐则是从黄巢之乱以后到907年唐朝灭亡,这一时期唐朝内忧外患不断,最终走向衰亡。而每一个阶段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下面,我将由这四个部分切入,进行深入探究,研究每一个时期诗词对于历史的反映。

初唐时期,大唐帝国刚刚建立,国家政治稳重,经济繁荣。这一时期的文化特色是儒家思想的复兴,以及诗歌创作的繁荣。说到初唐,那必不可少的就是赫赫有名的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朝初年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他们在高宗、武后时期活跃,对宫体诗在内容和风格等方面进行了较大的突破,并且将五言律诗发展成熟,勇于改革齐梁浮艳的诗风。

王勃,作为当时的一位人才,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我们知道,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公元675年,即唐高宗上元二年,为了庆祝滕王阁新修成,阎公在九月九日大会宾客。此次聚会的目的是让他的女婿吴子章作序以彰显其名。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王勃在假意谦让之后,提笔就作,从而创作出了《滕王阁序》。阎公初闻王勃开篇之词,认为“亦是老生常谈”,但随着王勃的进一步挥洒,尤其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阎公不由得大为惊赞“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最终在勃侧观看,极为赞赏,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文中,虽没有直接提及有关于唐朝历史的诗句,可是我们却能从侧面反映出社会风貌。比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这句的话解释为: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从中可谓是物产丰富,人才辈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如此美景,又以如此美句吟出,当是何等的自在?初唐大好河山,壮美秀丽。而这不更可以反映出唐朝初期时代的繁荣安定吗?

而杨炯的《从军行》中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你不禁可能会有一个疑惑,为什么文武差距那么大?“这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崇尚武功、渴望建功立业的价值观。在唐朝初期,尤其是经过隋末战乱后,国家亟需恢复秩序,对外开疆拓土,因此军人地位较高,社会普遍尊重能够征战沙场、保卫家园的武士。诗句中的“百夫长”指的是带领百人的军官,象征着军中的领导地位和实际的军功,而“一书生”在这儿被用来象征那些只知读书、缺乏实践经历的文人。杨炯通过这样的对比,反映了唐朝前期尚武精神的盛行,以及文人对于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理想的追求。而这种思想,也为后期的开疆拓土起了重大作用,更为日后的盛唐奠定了强而有力地基础。在这里,我想和宋朝做一下对比。宋朝,因为是怕篡权而得位,故而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而这种措施和政策,随姑且稳定了大局,却让人们不愿意去当所谓的“一介武夫”,这也让大宋的战力大大减弱。而唐就不同,社会开放,所以士气高涨,人们都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描绘了长安城的繁华景象,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展示了当时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而“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则描绘了贵族子弟们的奢侈生活和长安城的车水马龙,反映了唐朝初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开放的特点。这些诗句不仅体现了长安作为国际大都会的盛况,也间接映射了初唐盛世的气象。

骆宾王的《咏鹅》虽看似简单,实则体现了唐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而他的《在狱咏蝉》则深刻反映了个人遭遇与时代背景的冲突,如“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表达了仕途坎坷与对公正的渴望。还有一篇我曾经读过,也是骆宾王所写,是《讨武曌檄》虽非诗歌,但强烈表达了对武则天篡夺李唐江山的不满,如:“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从中如残害忠良等等都可以体现出武则天为了夺得皇权所做的一些事情,更体现出那个时代为了争夺权利可以放下一切的无奈与决绝,“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直接点明武则天已经开始代替李唐天下,骆宾王表示出极其的不满和抗拒,这其实也反映了当时的大多数人的状况,都是对于武则天成为女皇而篡夺江山等所做出的一些事情的厌恶,具有鲜明的历史针对性。然而武则天对于这篇檄文,非但没有生气和责怪,反而肯定了骆宾王的才华。根据《旧唐书》记载,“则天素重其文,遣使求之。”,意思是,武媚娘很喜欢骆宾王的文章,曾经多次派遣人去寻找骆宾王的诗歌。她觉得人才很重要而已。所以,当读完骆宾王的檄文后,她才会说,“有如此才不用,宰相过也。”我们可以知道她的政治是十分的清明的,除了从这一点,还可以从史料记载推创科举制等,武则天对于人才选拔上便强调不问出身、唯才是举:“无隔士庶,具以名闻,若举得其人,必当擢以不次。”(武则天《求贤制》),在那个时期,七岁写出《咏鹅》的骆宾王本来也是可以被武则天所重用的,但是就因为个人的性格太直,在官场之上与武则天多次达到了政见不合,毕竟哪一个有权力的君主,不希望有一个能够支持他正见的人来辅佐?谁又愿意身边多生节枝?故此,才产生一些摩擦和冲突。但这并不能湮没武则天的功绩,通过这篇文章与实际的背景也更能看出,她是功过参半的。

所以说,这些诗句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了解初唐社会历史、文化心态与个人命运的重要窗口。

盛唐时期,大唐帝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国家疆域辽阔,政治清明,经济繁荣。这一时期的文化特色是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先不说那些分外有名的写诗大咖,不知道大唐宰相张九龄大家听过没有。张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是盛唐前期重要诗人,其五言古诗在唐诗发展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他曾经写下著名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可我在这里要讲的是一件大事,就是他被罢相前,曾经写过一首《归燕诗》。这首诗我摘录了下来,他是这么说的:海燕虽微渺,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这首诗我们可以发现他一改往日的挺傲,反而在向谁低头。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本诗以燕自喻,微渺二字说的是出生贫寒,暂来是时间短,颔联是表示自己的无知,景言表示自己辛辛苦苦的操劳,为朝廷。而最后一句他的意思是没有想要与其他事物竞争的意思,所以鹰隼也不要互相猜忌。那这里我们想知道鹰隼到底指的是谁?

当然是李林甫。

张九龄,作为开元盛世最后一位贤相,以直言敢谏著称。然而,由于他屡次顶撞唐玄宗,再加上李林甫从中作梗,导致玄宗渐渐疏远张九龄。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觉察到皇帝对自己心生不满,终于向李林甫低头,写下《归燕诗》赠与李林甫。

然而,李林甫并不心慈手软,很快借严挺之事件毁谤张九龄,导致其被罢相。尽管张九龄通过《归燕诗》表达了自己对权贵的不争和对朝廷的忠心,但李林甫仍然利用其影响力对张九龄进行了打击和伤害。这首诗,其实就是反映了当时李林甫的权势逐渐增大,开始祸乱国家,以及张九龄被罢相前的一种思想感情,这也为后面中唐时期的安史之乱做铺垫,更印证了当时的历史。

不过既然现在说的是盛唐,在这里,我还要提到一下几位著名的诗人:诗佛王维,诗圣杜甫,诗仙李白,七绝圣手王昌龄等等。

单说出生顺序,咱们就先说王昌龄。他不算是陌生,是著名的边塞诗人,唐朝边塞诗鼻祖。读过他的诗的人,大概可以看出他的边塞诗尤为慷慨豪迈,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展现了盛唐时期的军事力量和边疆风貌。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是什么意思呢?什么叫做穿?什么叫做终?在这里,你可以试着想象一下,战场之上飞沙走石,经过千百次战役,已经把战士们身披的战甲严重磨损,可他们,却眼神灼灼,目视着远方,好像在说:不攻破楼兰,我绝对不回!在这里,王昌龄笔下的是一种激昂的气调,是一种战士们坚决守卫边疆的一种血性。很多唐朝的边塞诗都是这样。

比如说李白所说: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这是一种豁达与理想并存,同时带有赤诚与挣扎的复杂情感。你看这个是描绘明月从天山升起,云海苍茫的壮阔景象,表达了作者宽广的胸怀和豁达的心情。同时,这句话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理想与追求,如同明月般皎洁,即使面对苍茫云海,也要追求光明与高洁。

再比如王维所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他看到的,不是边塞的凄惨景象,而是一幅壮美秀丽的大漠美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遇到了前面传来捷报的候骑,当时的心情是多么豁达,多么喜悦,多么激动!那我们不仅会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那时的边塞诗如此的昂扬?通过读这个边塞诗,其实我们最能感受到的其实还是战士们那些渴望回家,渴望和平的一种情感,谁不希望自己的国家都是安宁祥和的呢?谁愿意去打仗,谁愿意去流血牺牲?可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诗人对于这个守卫边疆以及这种出塞的斗志是极其昂扬的,那它的原因,一是对于当时的思想,二是强大的国力和战队,使整个局势都是一种主动的状态,三是大唐时期的那种文化自信:我是天国,无人能敌。更体现一种盛唐气象。

再比如诗圣杜甫也曾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说的是开元盛世后的一番景象。什么叫做流脂?什么叫做无豺虎?小城市就有万家人口,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储藏米谷的仓库也装的满满的。社会秩序安定,天下太平没有寇盗横行,路无豺虎,旅途平安,随时可以出门远行,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当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到处是贸易往来的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于道。男耕女桑,各安其业,各得其所。不正是所谓的人间福地吗?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唐玄宗开元盛世对唐朝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系改善以及对外交流的促进等。而这些诗句,也成了盛唐最真实的写照。

中唐时期,大唐帝国开始走向衰落,政治腐败,战乱不断。这一时期的文化特色是文学创作的多元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挣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在这一个时期,安史之乱爆发。这场内战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安史之乱是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这场内战持续了七年零二个月,虽然最终被平定,但唐朝进入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中唐时期,诗歌中常有反映社会历史变迁和民生疾苦的内容,其中白居易的诗歌尤为典型。他的《卖炭翁》大家应该都读过。深刻描绘了底层百姓生活的艰辛:“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位老翁生活的真实写照,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整整的一车炭啊,是卖炭翁的最后一根脊梁柱,更是他的救命稻草,他就指着这一车炭活着呢!可谁知,飞扬跋扈,贪婪暴虐的太监不容分说,牵着牛赶着炭车就走了,只留下半匹红纱一丈绫,和绝望的老翁,他看着那乌云渐渐遮住了蓝天,孤独的立在地上,一动不动。这不是正映射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贫富差距吗?

另一例子是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开篇,先介绍一种极度危险的奇蛇,引出后文:“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可是 你想想,不过是为抵押一下税务,竟然能去豁出性命去捕蛇为生,可见此时百姓真的是被逼无奈,无以为生。我摘录了一下中间部分蒋氏所言: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虽是散文,但其中“余闻而愈悲”一段,以及前面的自述,通过记叙捕蛇者祖孙三代因苛政重赋宁愿冒生命危险捕蛇也不愿交税,深刻揭示了中唐时期的政治弊病和社会矛盾。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在这里也更能体现出安史之乱中这种中唐对于盛唐的那些繁盛的气象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悲情凄凉,民不聊生,可权贵们却看不到人民之疾苦,自己反而大鱼大肉。

正如杜甫曾经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说到杜甫,我们还得谈到一篇他的佳作叫做《石壕吏》。他的题材和前两个基本上一致,都是表现出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百姓们积贫的生活以及被抓去充兵的史实。“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产生鲜明对比。而最后,连老妇都没有放过,“独与老翁别。”也更暗示了被抓走的悲惨命运。《石壕吏》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期间民间的苦难与社会的动荡。这其中反映的历史史实,我认为包括以下几点:1.残酷的征兵制度:诗中描述了官吏夜晚突袭村庄强行征召男丁入伍的情景,反映出安史之乱使得唐朝政府兵力匮乏,不得不采用严酷手段补充兵源,给普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2. 民生凋敝与家庭悲剧:老翁逾墙逃走,留下老妪与儿媳面对官吏,最后老妪自愿随吏赴军以保全家中唯一男丁(其孙),展现了战争导致的家庭破碎和老人、妇女儿童承受的不幸。3. 社会动荡不安:诗中“黄昏到晓”的紧迫氛围,以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的描写,不仅表现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还反映了人民生活在恐惧与绝望之中。4. 官民关系紧张:杜甫笔下的官吏冷漠无情,与百姓之间的对立与冲突,体现了战乱时期官府与民间的疏离与不信任。所以我认为《石壕吏》尤其是研究安史之乱时期社会现实与人民生活状况的重要文献。这也导致了后面黄巢对于社会的不满而产生了农民起义埋下一定的伏笔。这些诗句和文章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中唐历史不可或缺的一手资料。

晚唐时期,大唐帝国已经岌岌可危,国家政治腐朽,经济凋敝。这一时期的文化特色是诗歌创作的最后的辉煌,也预示了大唐帝国的灭亡。

在这里,我只举例一首诗:李商隐《贾生》,诗并不长,只有四句话: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前两句本来想要渲染的是一位贤明谦虚的君主,再加上本来就有一位特别有才华的臣子贾谊,整个朝廷本该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模样。可随之后两句话锋一转,皇帝矜矜业业虚前席,竟不是为了天下苍生,而为的是问空冥无一的鬼神!借汉说唐统治者不理天下政事,自己享乐,求仙问道,让那些人才全都湮没于一片虚假之中,讽刺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的行为。《论佛骨表》中,韩愈也曾提及关于过度崇信佛神,会劳民伤财。可谁知,回复他的却是:被贬谪至潮州。尽管如此,这篇文章也彰显了韩愈作为士大夫敢于直言、坚持儒学正统的风骨,对中国后世的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也更看得出,当时的皇帝已经颓废至极。因此,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这标志着唐朝的正式结束。

朱温,原是黄巢起义军的将领,后来投降唐朝,被赐名朱全忠,掌握朝廷大权。他逼迫唐朝最后一位皇帝——唐哀帝退位,自己称帝,建立了后梁政权,从而结束了唐朝的统治。这件事不仅标志着唐朝的灭亡,也拉开了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的序幕。那些写于晚唐的诗又何尝不是一种对社会的讽刺与当今的无奈呢?这不更反映出了唐朝的落幕吗?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其诗词艺术与国运兴衰紧密相连,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启示。从“初唐四杰”开启的新气象,到盛唐李白、杜甫等人的璀璨篇章,直至晚唐李商隐等人的忧国忧民之作,唐朝诗词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时代的风貌与变迁,也是国力的映射:盛唐时期,国力强盛,社会安定,诗词中多表现出豪迈自信与开放包容。而安史之乱后的晚唐,社会动荡,经济衰退,诗词转而呈现深沉的忧患意识与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唐朝诗词的繁荣,不仅展示了文化的自信,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从唐诗的题材、形式到情感表达,都展现了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和持续的生命力。唐朝诗词的兴衰与国运紧密相连,提示我们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文化成果往往能直观反映时代特征和社会状态。

通过对唐朝历史与诗词的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到保持国家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文化的繁荣也能成为国家实力的象征,增强民族凝聚力。诗人用诗明志,这启示我们在任何时代,个人的发展都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是时代浪潮中不可或缺的一滴水,我们要把个人的力量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学习诗人的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综上所述,唐朝诗词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它教会我们审视过去,以史为鉴,理解文化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以及个体在历史进程中的位置与责任。

因此唐朝历史兴衰的高度缩影,于诗文中可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313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69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91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3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25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81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91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68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19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04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79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32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1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3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0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45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1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