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击鼓》,里面有几句备受大家推崇的话: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无数的人都把这句话当成爱情的誓言,要和自己所爱之人生死相依,白头偕老。其实看看现在居高不下的离婚率,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伴侣能有多少呢?不过还是衷心希望人人都能相爱白头长长久久。
这段时间,我不断地读到有关养老现状的文章。
第一篇:《你到底死不死?我只请了七天假》。事情是这样的:一个在外打工的儿子请七天假,回家看望病危的父亲,两三天过去,父亲仍没死。儿子问父亲:“你到底死不死?我就请了7天假,是把做丧事的时间都算进来的。”老人随即自杀。儿子赶在一周内办完丧事,回城继续打工。
文章还专门说明:这个不是杜撰的网络段子,几年前媒体就曾有报道:在湖北京山县农村,有“自杀屋”、“自杀洞”。相当一部分老人因为患病,不愿拖累子女,选择老屋或荒坡、树林、河沟,安静地“自我了结”。
有老人说:“比起亲儿子,药儿子(喝农药)、绳儿子(上吊)、水儿子(投水)更可靠。”
据我所知,在我的老家,也有老人主动选择离开的案例。
第二篇文章:《空巢老人调查:在孤独中,人的尊严也会丧失殆尽》。文章写的是某省城电子研究所的一对退休夫妻的空巢生活。他们有两个儿子,一个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一个毕业于清华大学,之后继续深造,取得高学历后,定居北京,可两个儿子都没有提出把老人接来和自己同住。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身体迅速垮下来,双双住院,儿子回来照看两天后继续回北京上班,叮嘱老人请保姆。可请保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后老两口决定进养老院。还有一个决定:如果他俩其中一个先走了,另一个就紧随其后,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们谁都知道,自己难以承受一个人的老年。一个离世,另一个绝对无法独活。那样实在太孤独了,在孤独中,人的尊严也会丧失干净。
每次读完此类文章,很长时间都不能平静。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当下,养老问题益发凸显。这是个人人都将面对的问题。
出现养老问题最严重的应该是农村。年轻人都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一年也不一定能回家一次。老年人不仅要干农活,还得照管留守儿童。老年人的身体在每况愈下,年轻人的负担也同样沉重。当子女无法顾及老人的生活时,老人自然陷入老无所依的状态,在人生的最后光阴,有能力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甚至都是一种幸运。
城市的老人其实也不乐观,特别是孩子和父母分居两地的情况下,空巢老人会倍感孤独。当孩子独自在另一个城市打拼时,不仅无法回去或无能力接父母在身边养老,甚至还会需要老人金钱的资助。至于空巢老人在家的生活状态,他们往往无法顾及。即使想到,也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听之任之。
在此也不是对在外打拼的儿女们求全责备,毕竟现在的社会压力巨大,生活不易。但话说回来,老人只要不是万不得已,都不愿去麻烦孩子的。有的老人选择主动结束生命,既有对生命最后不可控怕受罪的恐惧,更是对儿女的体谅,他们不愿拖累儿女,给儿女增加负担。
但话又说回来,难道做儿女的真的就没有一点赡养老人的能力吗?真的就是拼事业挣饭碗没有一点关注老人的时间?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与其说没时间没能力,不如说没有那份孝心。老人之所以自杀,还可以看出一个问题,对儿女没信心。他们不敢保证在自己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下儿女能善待自己,或者根本就是对子女完全失望。如果平时子女孝顺,不能长久守候在旁,也能隔三差五回去探望,不能常回家看看,也有亲情热线贯通,暖暖的亲情,会让任何一个人从内心深处产生对这个世界的留恋之意,老人又怎可能会离开得那么决绝?
每一个人,从小开始执父母之手慢慢长大,在父母的精心哺育下慢慢独立生活,逐渐撒开了父母日渐苍老的双手。而年老的父母,他们伸向你的手颤抖着,无数次地落空。而你的手又在哪里?
同事的父亲今年一百岁,同事和哥哥也已华发双鬓,给父亲过百岁生日宴时,看着鬓发染霜的兄弟俩搀扶着年老的父亲慢慢向前走动,心中不禁涌起阵阵感动:这一生,能执父母手,与父母偕老,该是多么幸运多么温暖的事情!我们用自己赤诚的双手,安抚着长辈摇摇欲坠的生命,送他们度过岁月的云烟,看着他们如夕阳般静静地消散温馨的光芒,坠落入自然的怀抱。而我们的儿孙,再接过我们空下来的双手,陪着我们缓缓地走向岁月的余晖。两代人的生命
交互重叠,绵延无尽,哪怕黄昏落日,自然美好无限。
死生契阔,与父母成说:执父母之手,与父母偕老! 应该成为每一个做儿女的心声。
【简书大学堂 无戒90天挑战训练营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