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7天写一篇不写就出局"活动,成为007er以来,每个月7,14,21,28交作业,点评前后战友的文章。在班级群里看到有些战友坚持每天写一篇,积极邀约公众号访问,点赞,留言。也看到了有些战友不断迭代,完成知识更新,分享新鲜体验或收获感悟。
我自问做不到这些,因为我很清楚自己写作的目的。首先,我希望通过7天写一篇,连续写7年这个活动,训练自己的坚持和自省,养成用文字记录心路历程的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目前的状态还停留在最初级阶段,也就是为了交作业而写。
往往交完一篇作业,我就松了口气,根本就没有提前为下一篇或者随后几篇做准备,有计划地做好安排。每次写作也是随性所致,没有主题,只有想法,脑中蹦出个念头就闷头写完交差,欠缺推敲和打磨。
输出倒逼输入是理想的状态,刻意训练写作中涉及到看了的书,思考的问题,最好是要用到书中相关理论加以映衬。我看到很多战友都信奉笑来老师或者财富专栏,在写作的时候会谈到学习的一些概念,但是这样的运用在我看来,有点类似知识的搬运。
诚然,我现在连做个知识的搬运工都无能为力,暂时我也没有过多的时间或者精力去专研个中精髓。但是写下来的生活感悟,读书心得,没有上升到经验总结的层面,就是个人的无病呻吟了吗?所谓看文章没有收获不如不看,看了才会明白对不对胃口,有没有用。写100篇能够精选出一篇也算是一种历练和成就。可就怕看都没看完100篇,写都写没写100篇,还在念叨选不出1篇佳作。
我写作的目的也是想训练自己写100篇能多几篇佳作。以我目前的文字功底和思想高度,也许写100篇甚至200篇都出不了一篇所谓的佳作,可是那又怎样。我可以坚持写,300篇,400篇,用时间来堆积,把写作当成仪式,见证自己不断精进的过程。
我是文科出身,英语学习就是安身立命之所在。昨天坐在回老家的高铁上,读小棉袄的初中必背文言文,很多以前背的滚瓜烂熟的文章现在读起来都磕巴,通假字不认识,断句不到位。国学经典,美文诵读的推广普及不能仅靠《汉字听写》《成语接龙》《诗词鉴赏》《朗读》之类的现象级节目三分钟热度。
上述节目带动了全国范围内的汉语学习热度,但是然后呢。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不学也不是不会说话,不学也不是找不到工作,不学也不是找不了对象。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各有各的圈子,知名学者和普通民众都有家长里短,是非曲直。术业有专攻,我们不需要在每个领域都掌握一定话语权。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写作的目的又回到了最初起点,写自己想写的,不为其他的。我对自己写作的定位一开始就很明确,不走量的随性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