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我唯一拥有的与生俱来的“天赋”就是不善于用言语来表达情感,这也未必是“不善言辞”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后者终归可以用“内秀”“稳健”之类的褒义词一带而过,可是前者……用大白话来讲,就是“说的话不怎么漂亮”、“开玩笑不如xx讨喜啊”“相比他,还是xx更有魅力一些哦”。
话虽如此,我仍固执的认定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并且始终把这一天赋化用在生活中的各处。“既然自己已经很尴尬了,那也让别人尴尬一下便是”。例如当别人都在说“xxx的电影可真是精彩”的时候,我可能会说“xxx的电影水平并不高哦”;当别人都在说“xxx的这段音乐简直酷毙了”,我可能会说“是么?他貌似十年前就是这水平吧”。别人多数会对我以敬白眼之或是含蓄的尴尬咧嘴笑,我却独自享受这份酸爽快活——毕竟讲出心里话是一种极具释放感的生活体验罢。
所以说,与其三五成群,不如一人独处。至少你不需要问一些类似“最近过得怎么样”之类的尴尬问题,也不需要应一些类似“我最近过得有些一般”之类的尴尬回答。
在这个以“励志”为主题的大时代里,开怀大笑、把酒对歌、踌躇满志的大声呼号都是极为浮躁的隐喻,会让你不分青红皂白的盲目相信自我,让你不顾一切展翅高飞,然后,然后摔得半身不遂。
不止有一个人跟我说过“你要相信自己哦”“你很棒,继续做下去吧”“只要你更加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之类的话,我也总是报以微笑以表感谢,并将它看作是类似于“恭喜发财”“事事如意”的美好祝愿,可过不了几秒钟便只能默默将此类言辞搁置一旁,回过头默默审视尚未发财并且事事并不如意的自己,思考着明天该学些什么的个中问题。
我始终认定,努力是不一定能带来好结果的,生活有时如意,有时却连如意都是不如意的。我虽不敢自诩为一个努力的人,但我也的确是在认认真真的做一些事情,可我慢慢体会到了这一点,例如:我很努力的钻研棋艺,可还总是输棋,可能不是不努力,而是天赋不够;我很努力的练习爵士乐,可却总是弹不出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句子,可能不是不努力,而是天赋不够;我很努力的健身,可五公里总是突破不了二十分钟,肌肉状态永远不够磅礴,弹跳永远都是那么低,出拳永远都是那么无力…
可能不是不努力,而是天赋不够。
直到今天,我才明白这这句话的残酷之处,他足以将一个意志力不坚定却对某件事物保有热情的人放弃,因为他认识到“努力并不一定能成功”,“成功是一个机滤渺茫的事件”。
可还是会有人坚信,努力就一定会成功,没有成功还是因为努力不够。如果三小时不够,那就练习五小时;五小时不够,那就练习八小时。
我和你一样,如此执着的坚信这一点,可我也深知,一天只有二十四个小时。所以也许,我并不是天赋不够,而是尚未学会取舍。
我给自己定的繁多的学习任务让自己每天都精疲力竭,以至于精神过度紧张夜半常常失眠,一不留神就沦为了晚睡晚起的“颓废之人”,从前我以为这是一种充实的表现,后来仔细想想,才发现这是一种适得其反的行为模式。
否则,因为我的这种毫无头绪且低能低效率的自我轰炸,让我变成一个“在所谓的努力中肆意懒惰”的人,这算什么行为逻辑?
所以,我憎恨励志,并且热爱行动,热爱改变,热爱一切新生事物,这或许就是我的失衡之处。但是我庆幸的是,正是由于这一切事物的过分引导,才让我深刻感知到我是一个在各种门类之下的毫无天赋之人,也正是因为这种认知,才让我这个本身就极具抗争意识的人去努力和天赋对抗。
因为努力,所以得知没天赋;因为得知没天赋,所以更加努力。
我始终坚信,在我真正懂得取舍过后,会更加坚韧的和这一切奋力抗争下去。
海明威说:“这个世界很美好,所以我们要努力的生活。”
我只相信后半句。
東澤 2017.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