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与友人共游无锡拈花湾有感,作文如下。
当年(一时)佛在灵山上课(说法),说的什么呢?拈花微笑。说法毕,只有迦叶回报以微笑。自此迦叶习得了佛八万四千法门(众多教学方法)之一的法门——禅法。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此时的禅法是没有经文导引的。
经过二十多代的传承,传至达摩。达摩认为我天朝具有大乘佛法的气派,便来传禅法。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当时天朝的一把手梁武帝爱佛、敬佛之心,天下无人不知,达摩便先来见了梁武帝。
相谈不快,达摩留下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的评价。一苇渡江,去嵩山少林寺面壁。
为何面壁?有的说修禅宗就是要面壁而修,面壁是禅宗的修行方法(该说法在日本很流行,不少日本修习禅宗的人士,至今因此面壁)。这个说法是很可笑的。修习禅宗又不丢人,为了这个面壁!不至于吧!那么达摩为何面壁?因为不肯见人。注意哦,是不肯见人,不是没脸见人。不肯见人是因为没有对的人。
至二祖出现,向达摩求法,达摩才开始传法活动。二祖凭什么求?达摩又为什么肯传授?断臂求法!
至今任然有以身供佛的出家人(比丘,比丘尼)或在家人(优婆塞,优婆夷),以身供佛。往小了说是一种验证,验证自己的修行次第;往大了说,是一种舍得,舍小身而求大法。
达摩以《愣茄经》导引二祖入道。注意!此时有经文导引出现。
至五祖时,遇六祖。六祖是一位利根的文盲。很难理解吧,既是利根,又不识字。五祖以《金刚经》导引,六祖悟道,并写下了唯一一部中国人撰写的佛经——《六祖坛经》。
之后禅宗与唐宋文学相融合,出现了带有浓郁特色的中国禅。因为禅为音译,所以无法以说文解字的形式去加以解读。
若非要将禅加以解读,也只能引用那句——对境无心莫问禅来勉强应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