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见过狼?没有,还是在动物园见过;见过的狼的感觉是什么?残忍,血腥还有可怕。你去过呼伦贝尔大草原吗?没有,还是在电视和语言中见到,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蓝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原,心旷神怡。
我们对狼的认识还停留在电视的荧幕前或是书本的成语,狼心狗肺,狼面兽心,狼狈为奸,声名狼藉,狼子野心。
我们不了解狼,我们没有见过真实的狼,但我们在《狼图腾》中可以认识到一些狼的影子。北京青年陈阵与一些知青来到额仑草原的故事……
1、人性与狼性
人性,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立足之本,五千年的传承,走到现在。《狼图腾》对人性的思考:汉族人,农耕文化,大家群居在一起,日出而出,日落而息。总在不断的开垦荒地,种庄稼和农作物,养殖牲畜,不断打理,等候收获。就像一群羊,温和的脸庞,柔弱的身躯。
长城以外的少数民族:游牧业,总在不断的迁移,寻找新的扎营地。不仅仅要与艰苦的生活环境抗争,而且要与残忍的狼群斗争。所以也叫,马背上的民族。这样的环境造就的民族像狼,敏锐的目光和有力的身躯。
在时代的不断变迁中,少数民族与汉族发生过许多战争,也有过许多交融,国家在两个民族在不断的揉杂种前行。文化亦是如此,最有代表的是李白,李白的作品大多奇幻瑰丽与豪放飘逸。出生在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流淌着战斗的豪迈血液,接受了长安的繁华文化,骨血里的豪迈民族之气与精神的丰富瑰丽文化,造就了一代诗仙,多少年来无人可及。
2、狼的《孙子兵法》—团结,危机,坚韧。
草原上的民族在战争中似乎显得特别勇猛,并且十分具有谋略,他们的老师是——狼。一个狼群就是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部队,统一行动,绝对服从,协同作战,这就是狼的纪律。
(在狼王的指挥下,狼群发狠了,发疯了,整个狼群孤注一掷,用蒙古草原狼的最残忍、最血腥、最不可思议的自杀性攻击手段,向马群发起最后的集团总攻。一头一头大狼,特别是那些丧子的母狼,疯狂地纵身跃起,一口咬透马身侧肋后面最薄的肚皮,然后以全身的重量作拽力、以不惜牺牲自己下半个身体作代价,重重地悬挂在马的侧腹上。这是一个对狼对马都极其凶险的姿势。对狼来说,狼挂在马的侧腹上,就像挂在死亡架上一样,马跑起来,狼的下半身全被甩到马的后腿侧下方,受惊的马为了甩掉狼,会发疯地用后蹄蹬踢狼的下半身,一旦踢中,狼必然骨断皮开,肚破肠流。只有那些牙齿锋利,个大体重的狼,可以不用借力,只用自身的利牙和体重撕开马肚皮,然后落地保命。这一毒招对马来说,更加凶险要命,它如果踢不掉狼,就会因负重而掉队,最后被群狼围杀;它如果踢中了狼身,却又给狼牙狼身加大了撕拽的力量,有可能被猛地撕开肚皮,置自己于死地。)
(“在雷电和黑暗的掩护下,狼群以飞箭的速度直插马群中央,随即中心开花,然后急转掉头,又冲向四周的马群,把马群冲的七零八落,冲成了最有利于狼群各个击破的一盘散沙。”
“暂时后撤的狼群行动有条不紊,它门不急于去吞食已经倒毙的猎物而是趁马倌和儿马子重新整队的时候,分头追杀东南方的散兵游勇。)各种精彩片段的呈现,展现了狼群的这种骨子里的劲。
狼有自己的作战计划,狼群是如此齐心协力,共同协作,为了生存而不断进化历练出来的。在发现危机时,公狼会跑出去引诱敌人,以求得母狼和小狼的安全撤退,是大无畏的精神,如若到了现代社会,人类恐是难以能及。
3、对生态平衡的思考
蒙古的草原食物链狼是捕杀大批黄羊、旱獭、老鼠的杀手,以免这些动物把草地啃噬过度,从而保护了草原上最珍贵的草资源狼对动物的腐尸也是乐此不疲,既清洁了草原,也预防了病菌的传播。草原有草,才能抵御风沙、大旱;草原有草才可以供给动物;
若干年后,由于汉族人对草原的无知,在脆弱的草地上建房,开垦耕地,导致草地大面积的沙化,疯狂的捕杀狼群,导致狼群几近绝迹,逃离过境,殊不知那是几千年少数民族与狼和平相处已经形成了和谐的模式,令人痛心疾首,额仑草原的生命力在一点点被吞噬。生态平衡需要更多人来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