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解构致用类文章

这则亮甲的广告你一定不陌生:


视频来自网络:郭冬临亮甲广告_腾讯视频

简单的广告词,配上郭冬临的表演,这则广告如同洗脑神曲一般,很多人听过一遍之后,在脑海里再也挥之不去。

其实,在这则广告文案中,蕴含着致用类文章写作的套路。

在中信出版社新书《写作提高一点点》中,作者建议我们在写致用类文章时,不要急着下笔,先要想清楚三个问题:

对象:这是写给谁的?

问题:我的读者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尽可能具体地描述这个问题。

承诺:我的好主意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写作提高一点点》 [美]玛丽-凯特·麦基

从致用的角度出发,每一篇文章都是帮助人们解决某一个问题,可能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障碍,也可能生活中总是会忘记钥匙这样的困惑。

作者给出的是三个要素:对象—问题—承诺,是一篇致用类文章常见、且普遍适用的套路。

1.对象——首先要确定你文章的受众是谁?举个例子,如果你是育儿栏目的专栏作者,那么你文章的受众就是在育儿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多少带有焦虑情绪的父母。

2.问题——准确地描述对方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激发他的认同感。还是上述的例子,你需要把作为父母在育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冲突情景,尽可能详细的描述出来。当读者觉得,啊呀说得太对了,我就是这样的情况时,你就成功激发了读者的认同感,他也一定会继续读下去。

3.承诺——你的好主意是如何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的。在这一步,把你的解决方法清晰地展现给读者,你会带给读者哪些他们尚未拥有的东西。最后当读者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你的文章就成功了。

回到亮甲的广告中,这则广告文案的三要素分别是:

对象就是得了灰指甲的人群;问题就是冲突的存在——“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那么怎么办呢?亮甲(承诺)可以解决你的这个问题。

先不论亮甲的效果是否真的那么好,从文案的角度看,堪称教科书式的典范。

再来看一篇拆书过程中小伙伴随意翻出的朋友圈文章:毛球修剪、粘毛,一机搞定!

简单分析之后,会发现这篇朋友圈的推销文案也可以从三要素来进行分析:

首先这篇文章的受众是冬天穿毛衣的人群(对象)。其次问题是什么呢?问题就在文章的第一句话,作者开门见山,直接把问题描述给了读者。


截图来自微信文章《毛球修剪、粘毛,一机搞定!》

冬天毛衣的起毛球,粘毛不美观,清理很不方便?(问题

承诺,也就是解决方案是什么呢?那就是作者要推荐的这款——兼具毛球和粘毛两项功能——的毛球修剪器。配上精美的动图,是不是很有心动、想要剁手的感觉了。这也正是一个成功销售文案的效果。

每一篇致用类文章,推销文案,都离不开对象-问题-承诺这三个要素,不信你在朋友圈的文章中一找端倪。


【注释】

1.  片段选自《写作提高一点点》第18页。

2.  亮甲广告: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问我怎么办?马上用亮甲!其实是另一个非常经典的SCQA模型的运用:

S(Situation)情景——由大家都熟悉的情景、事实引入。

C(Complication)冲突——实际情况往往和我们的要求有冲突。

Q(Question)疑问——怎么办?

A(Answer)回答——我们的解决方案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