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在朝堂上,叔孙武叔对众大夫们说:“子贡之贤,超过孔子。”
子服景伯把这个话告诉了子贡。
子贡说:“就拿宫殿来比喻我和老师,叔孙武叔站在外面看,我这个宫殿宫墙比较矮,差不多到人肩膀那么高,所以他一眼就能看见里面,觉得屋舍精美,他也就觉得我这个人还不错。但是我师父呢,他的宫墙有数仞之高。如果不得其门而入,站在外面看,只看见那墙,里面宗庙气象之美、百官威仪之富,都看不见。站在外面看的人,没有深入学习,觉得不过是些至理名言、道德教诲、心灵鸡汤,能进得圣门,看见圣道之美富者,没几个人。”
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叔孙武叔诋毁孔子。
子贡训斥他说:“你的诋毁是没有用的。孔子之圣,非他人可比,你是诋毁不了的。其他的贤者,虽然也异于常人,但造诣还不够高,就像丘陵一样,在平地上看着虽高,还是能登上去,跨越他,就算山外有山,一山更比一山高,但只要他是山,总还是能登上去的。孔子就不同了,孔子之道,冠绝群伦,高视千古,就如那日月一般,与天地同运,万物都在他的照耀下,谁能逾越?纵有那不肖之人,要自弃于圣人之教,甚至对圣人放肆毁谤,又哪里伤得了圣人的道高德厚呢?就像你毁谤日月,能减一分日月的光辉吗?你自绝于日月,只是自不量力罢了。”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陈子禽(孔门弟子),他问子贡:“师兄您是恭让师父吧?别看叔孙武叔他们那么说,我也觉得师父真的不如您!”
子贡训斥他说:“君子听人一句话,就知道那人是明白人;听人一句话,就知道那人是糊涂人;所以你说话要注意!师父之不可超越,就像那苍天,没有天梯给你往上爬!师父一生,没有得到封国封邑,所以大家没有看到他的事功。师父如果得一国一邑而治,我告诉你那会是什么景象:立天下之人;引导百姓过幸福的生活;安其民而远者闻风而来,近悦远来;悦以使民,民忘其劳,高高兴兴投入工作。他活着的时候,人民都以他为骄傲,为他而自豪,与有荣焉,觉得能在他的领导下,自己也光荣!他死的时候,天地同悲,万民齐哀!师父这样的人,是可以赶得上的吗?”
这几段,都是在讲子贡是怎么维护孔子的。
子贡,应该说是孔子弟子当中,非常有世俗成就的一位,也确实是有本事,政治、经济、外交都有建功——做生意办企业,也当过官做过外交,所以他非常有钱,也很有地位。
于是很自然就有人会觉得孔子这个老师比不上子贡,那都是站在外面的外行人的看法,真的懂得孔子之道,才能感受到子贡说的,自己根本没法和孔子比较。
但现实世界的人基本都是外行人,所以,大部分人不懂孔子,也不懂他讲的东西,因为都只是口耳相传之学,没真的懂,但是当子贡这个有钱有地位的人站台孔子的时候,普通人也就闭嘴了。
孔子是“立德、立言”,而子贡是“立功”,有成果、有成就也是一种强大的当世影响力,孔子虽然很厉害,但他没有建功,于是会有人不信服他,而有子贡这个有钱有权的徒弟给他站台,大家也就信了。
孔子之德、之言传到了现在,子贡的建功只在他活着的时候有用,这两者没有谁好谁坏,各自有各自的志向,各自也有各自不同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