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谁不想一直都好看。
硬件软件都一样的好看好用。
丧丧的来,丧丧的去,终究是熬不住的。
怎么办,逼自己上进呗。
一骨碌从床上滚起来。
有哪些策略可以逼自己上进?
罗振宇说,首先要设计一个上进的环境。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要把自己置身于一个优秀的环境里。
首先是确定自己所在的行业是个朝阳行业,因为,明白人,聪明人,能干的人都会跑到这样的行业里。这样学习的氛围和浓度就会很高。那如何来判断我们身处的环境是一个优秀的环境呢?
有两个指标。一个是”傻瓜指数”,一个是”朋友指数”。
傻瓜指数,自己静下来问问自己,多长时间之前的自己,我现在觉得,她是个傻瓜。比如说有的人觉得十年前的自己挺傻的,那她的傻瓜指数就是十年。指数越小越好,指数越小,证明你的环境越对。
朋友指数,也是自己仔细思考下,自己身边有多少优秀的新朋友。优秀的新朋友越多,说明自己所处的环境不错。
这是第一级台阶,找到合适的环境。
第二个台阶 寻求外部监督
就是要绑架自己。
什么意思,如果你想做一件让别人佩服的事情,第一件事儿,就是先让自己被绑架。我们的人生之中都喜欢那些让我们自由自在的东西,讨厌那些约束我们的东西,但其实不然。
拿我自己说事儿吧,单位工会听同事反馈我的瑜伽练的比较好,推荐我到工会给同事们上瑜伽课,找到我,我第一反应是太耽误我的时间了,我不想承接。不想承接有两个原因,一是觉得占用了自己的时间,二是也担心教不好。
看到关于逼自己上进的逻辑,如果我想把瑜伽的习练再上一个台阶,我必须把自己抛出去,并且,一定要让自己变得优秀。这就需要自己不断精进,进步。每一堂课都要认真准备,但,这不就是为了让自己不断上进的最好方式吗?
第三个台阶是获得不确定的反馈
有一句话,是所有的人都是被反馈喂养出来的。
这让我想起连岳有一篇文章是对被反馈滋养的典型例子。
读者问他怎么可以做到每天坚持写文章的,问他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他坦率的说,是为了名和利,为了更大的名和利。但能滋养他一直写下去,或者写的更好的动力来自于读者的反馈。
以上三个台阶是逼自己上进的策略,并不知道对自己有没有效果。但不管怎么说,先干起来吧。
最后,还是套用连岳的一句话。你不赶紧按你想的方式去活,那迟早就会按你活得方式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