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曾有一期的辩题是“你是愿意选择大城市的一张床还是小城市的一间房?”,我想这也是众多漂泊在大城市的人们每次临近崩溃时对自己发出的灵魂拷问。有多少人一边啃着面包独自呜咽,一边还在用微笑的表情回复父母的嘘寒问暖。家人心疼地埋怨,怎么不撞南墙不回头呢。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南墙那端世界的吸引力拦不住我们义无反顾冲向它的脚步。
1.
豆瓣评分高达9分的日本电影《小森林》中的主人公市子也面临着这样的困惑。影片中的她在一座名为“小森”的小村庄中过着远离闹市、自耕自食的独居生活,吃新鲜的时令食物,与好朋友围炉夜话,不畏田中的辛勤劳作,用汗水浇灌土壤,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踏实。但同时,她也在不断扪心自问,和村里认真对待每一天、享受乡村生活的老人们相比,选择生活在小森的自己是为了逃避大城市中无法立足的困顿还是真的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呢?
曾经的市子因为在大城市中受到挫折回到这里,但她不想把小森当作收留自己的归宿,她坚信这是对小森的不尊重,最终市子没法说服自己就这样留在小森,决定用积极的态度选择未来的去处。
在故事的结尾,在外多年的市子已经成家,不出意料她和丈夫选择回归热爱的小森,继承这里的文化。但此时的她早已不是当初那个畏首畏尾、逃避躲闪的小姑娘,而是经过尝试后,追随内心做出选择的成年人了。曾经对她来说周而复始的乡村日常现在却成为了美好生活的另一个起点,这也是市子对小森的尊重吧。
2.
村上春树非常敬爱的作家雷蒙德.卡佛描述小说写作时曾经说过:“写出一则短篇小说,再仔细地重读原稿,删掉几个逗号,然后再重读一遍,又把逗号放回原来的地方,这时我就知道,这则短篇小说终于大功告成了。”
逗号的删除又增加看似只是绕了个圈又回到原点而已,读者甚至对这一创作过程一无所知,雷蒙德却把这作为小说完成的标志,可见这种“往复”意义重大。有时我们最初的决定在他人看来并不明智,这种坚持常被认为是冥顽不灵固执己见,但在我们按自己选择的路走了一小段后转变想法,又回到别人看来“正确”的选择时,耳边总会出现类似“早听我的不就好了”这种高高在上、语含惋惜甚至嘲讽的话语。
此时请无需羞愧,别把那些话信以为真,因为正确或错误不由多走的那段路来定义,不管什么选择,都是我们自己经过审慎考虑后做出的,就凭这点,已远胜于人云亦云毫无主见的无脑怪。“听人劝吃饱饭”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过身临其境的经历后,我们知晓原理,通达利弊、有所收获,这难道不宝贵吗?这比任何高人的建议都更具说服力。
3.
电影《后会无期》中“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并非说那些道理是错的,而是没有到达特定的年龄,没有足够的的阅历,是无法依据道理做出所谓“正确”的选择的。
因为被父母和朋友保护得太好,我一直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无知少女,小时候坚信不用努力赚很多钱,能解决温饱就好了,反正也没那么多需求和欲望,钱多钱少又有什么关系。还曾因这个和父母大吵一架,觉得他们太俗与我三观不和,愤而离家出走。现在看来当时的想法和行径真是让人笑掉大牙,这与“何不食肉糜”有什么区别。
没经历过月光的窘迫和房租的重压不足以谈人生。那时的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美妆护肤、服饰鞋包兴趣寥寥,因此每月拿着爸妈给的充足的生活费,吃好喝好就心满意足了。真正意识到钱的重要是家里买商业保险时,爸妈精打细算甚至需要短期贷款来给家人一份保障。那时顿悟,多赚一些钱果然很重要,它是人们从容生活的基础啊。
难道之前我不明白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些规律吗,没听过仓廪实而知礼节、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些话吗?都不是,只是当时的自己没亲身体验过那种捉襟见肘,对钱没有概念。所以当父母苦口婆心地告诉我他们年轻时的窘迫和赚钱的重要性时,我无法认同。就像你告诉我那里有南墙别去了,会撞得头破血流的,但我目之所及根本没看到墙的存在,又怎会轻易善罢甘休呢?
长辈们总想让孩子少走弯路,恨不得把毕生所得倾相传授,因此总是以“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为由对我们进行劝说。但事实上,有些弯路不走又怎么能真切体会到它的艰辛呢?有时候,弯路也是必要的。
4.
别怕被南墙伤得头破血流,你可知在靠近南墙的路上,除了会经历“为何这条路越走越看不到希望”的失落,更会在沿途收获康庄大道上看不到的风景。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多一次尝试就能多一次机会。不要让别人的“良言”定义你自己的生活,毕竟那是别人撞了南墙的收获,不是你的。我们从小就听着小马过河的故事长大,我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验证你的“人生真谛”,但你休想用它禁锢我前进的脚步。
多一次机会就能多一分体验。台剧《荼靡》中的郑如薇既体验了plan A中选择事业后精致却也疲惫的职场白骨精生活,也体验了plan B中守住爱情后安逸却也心酸的全职太太生活。她的幸运在于经历后得以重新审视和改变自己当初的决定,我们既然没法享受平行时空的优待,就尽可能不要让自己后悔,多获得一点经历,就多一分做选择的底气,毕竟人生最痛苦的事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
多一分体验就能多一些释然。经历之后才更懂得自己的初衷,才能心甘情愿地埋葬那些不甘心,用重新出发的心境面对新的生活。回到最初的辩题,一张床还是一间房,我想最终的选择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经历了现实的摔打与馈赠、收获了生活给予的苦与甜,你才知道你做出的那个决定就是遵从了内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