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清澈的双眼,看到的是渴望
他们渴望春节的到来
却惧怕春节的离开
他们想要挽住父母的双臂
哪怕就这一次留下来
但他们知道只是为了生活更加美好
所以他们懂事的放手了
他们有他们的苦衷
他们也懂他们的无奈
隔离在城市的心门之外,他们干涸的心灵渴望爱的滋养。固守在一方的天地之间,他们无助的双眼继续温暖之光。孤独寂寞是儿时的玩伴,自卑敏感是永恒的标签。他们是时代高速发展下的孤儿,是中国最易受伤的群体之一,他们有让人心酸的名字——留守儿童。
最近微博会常看到留守儿童的信息,什么妈妈你不要走,什么宝贝别哭再等一年,类似的新闻层次不穷。留守儿童是最近几年一个较为突出和严峻的话题。今天故事的主人公,K小姐曾经可能也算是半个留守儿童吧,相对于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来说,可能她真的好很多。
可怕的自卑感:
K小姐说,这一天记起来似乎比较困难了,后来也是听别人转述了。还小,大概一年级的样子,是暑假。那天爸爸回家了,父母商量着还是决定把她带在身边,不忍心她一个人在家。当她看到自己的父亲的时候,没有像一般的小孩子一样,给父亲一个熊抱。她躲了,躲在外公家的厕所里,不敢出来只是偶尔会探出一个脑袋看看那个熟悉的,相对比较陌生的爸爸。
你懂得那种心情吗?
是想要接触了,但陌生的距离让她自然的远离到一个安全的位置。
这是K小姐记忆中第一次坐火车,火车上有好多好多的人,不熟悉。K小姐说那个时候的她就那样佯装睡着的样子,轻轻的靠在父亲的怀里,小心翼翼的,她怕被拒绝,也怕惊醒身边的家人。
可能新闻上,你们看到的是小孩子的歇斯底里,看到他们那些站在镜头下,那些望着父母远走的背影,受伤的眼神,可是你们看不到的是生活中有点自卑,甚至自卑到自闭的他们。
K小姐说,她到现在为止还认不全村里面那些叔叔阿姨,甚至有时候走在路上都不知道怎么称呼他们。
K小姐说,六年级的时候,她回到生长的地方,因为各种因素还是没有办法留在父母打工的城市。然后又开始了尽力做好一个留守儿童的本分。
K小姐说,那段日子里,自卑,甚至快要自闭了。有时候自己一个人回到家,就会立马关上门然后反锁。有时候也会跟说一句话,听听屋子是不是跟以前一样会有一段回声飘过。K小姐不喜欢跟别人交流,所以有时候在家,蹑手蹑脚的拿起电磁炉给自己煮一碗面条,轻轻的打上一个鸡蛋。之所以会这样轻轻慢慢的,是怕住在隔壁的爷爷奶奶听到,她怕他们叫她吃饭。她怕他们在门外喊上一声自己的名字,然后周边的邻居都听到,到底是怎么样的心理可能也只有那个时候的K小姐才清楚吧。
固执的懂事:
K小姐的生日一般都是在上学的时候,记忆力那是星期六,期待着晚上妈妈会在晚上打个电话来祝她生日快乐。所以早早的吃过晚饭,就守在电话边上,一直守着到10点多。K小姐哭了,她没说,后来也没有质问父母为什么忘记她的生日。只是抽出一张纸,写着自己那些自卑的,无奈的,渴望被关爱的话,然后压在抽屉的最最下面,她怕自己看到,也怕父母看到。
她说,那一次她发烧了在妈妈第二天要回到城市的头天晚上。她说,妈妈已经跟外公打过招呼,第二天外公陪着她去医院。她点了点头,躲在被子里面就那样静静的流着眼泪,一声不吭,第二天早上看着妈妈拿着行李离开了。
K小姐很懂事,她清楚父母的离开只是想要给她创造更好的物质环境,希望接受好的学习环境,未来能够有更好的发展。K小姐说很感谢有这样爱着她的父母,只是有时候语言,距离隔离了爱的传递而已,所以只是显得比较生疏而已。
其实,此篇文章,不是为了沉重而沉重的。只希望看到该文的你们,从现在起能够更加的努力。为自己找一个理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你们的孩子好好努力。陪伴他们度过童年,度过成长叛逆期,让他们感受你们给与的深深的爱和家庭所带来的的温暖。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