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于书后》,其实最初并不知道这是BBC为纪念勃朗特三姐妹而出的电影(好像说是纪念夏洛特诞辰200周年的,但找的编剧不同意,说要拍就拍三姐妹),无意中看到的,对于伪文艺的我来说,电影的名字听上去才是真正的文艺。打开后看到内容介绍,才知道讲的是勃朗特三姐妹的故事。有的人可能不知道勃郎特三姐妹是谁,但我说一下她们的著作你可能就恍然了:夏洛特《简爱》、艾米莉《呼啸山庄》、安妮《艾格妮丝•格蕾》(很汗颜,这本书我也没有读过)。
故事的开头从姐弟四个的游戏开始,他们如天使一样在房间里玩角色游戏。在游戏里一直是夏洛特和艾米莉的弟弟、安妮的哥哥勃兰威尔在发号施令及主导游戏的发展脉络,并称:“你们都在我的保护下,我会守护你们一生”,虽然是在对游戏人物说,也同是影射了他们所处的时代和阶级:父权家庭和以男性为重的社会背景,女性没有继承权,在没有及时嫁出去的情况下如何生存是她们面临最大的问题。
片中贯穿着酗酒的弟弟勃兰威尔的情感戏,听三姐妹说本来弟弟也有一颗写作的心,却沦落成为一个酗酒、吸毒、偷情的败家子弟,身为一个重男轻女家庭的独子——有时候,过度的被重视也是一种痛!弟弟的不成器也是促使三姐妹自强不息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当时文坛对女性作者有天然的轻视,因此最初她们的写作是保密的,为了保护自己不会因女性的身份而被羞辱。她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中性化的笔名:夏洛特是科勒•贝尔,艾米莉是埃利斯•贝尔,安妮是阿克顿•贝尔。
从她们创作过程中可以看出勃朗特三姐妹不同的性格:夏洛特勇敢、果断、又野心勃勃;艾米莉敏感、孤僻、才情却是最超越时代;安妮恬静、善良,关键时刻又主导时局。
好多影评都感觉对夏洛特的笔触不多,且很多内容都是在黑化她,譬如她偷看艾米莉诗的部分,在其他资料中明确显示是夏洛特无意中看到,并主动向艾米莉承认的,而非剧中描述那样偷看的。个人认为这也可能是编剧想表达夏洛特迫切想成功的心情(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在后来,因为主编纽比在安妮《威尔德菲尔庄园的房客》上的欺瞒不得不到伦敦去向出版商解释清楚:在那一刻,夏洛特害怕受羞辱又渴望去争取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颤抖的语音、闪躲的眼神、羞涩的表情显现出夏洛特的倔强而又勇敢。
艾米莉给人的感觉性格有些乖戾,不容易接近,相比于夏洛特对弟弟从内至外的冷漠及看不起,她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恨弟弟却又关心他、疼爱他,心疼父亲的付出,所以感觉上小妹妹安妮依赖她更多一些,连很多创作都是他们一起完成的。
安妮,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咱人淡如菊,恬静、淡然、而又从不失目标、不失勇气。两个重大问题的关键点又都少不了她的支持:一是关于第一次合出诗集,在夏洛蒂强硬的劝说失败后,她坚定且又淡然的对艾米莉说出她不可反驳的理由,如果出版成功,父亲去世后不用再担心她们姐妹三个没有继承权而生活无所依靠;第二次是主编对于安妮关于《威尔德菲尔庄园的房客》一书的欺瞒需要去伦敦,艾米莉害怕暴露女性的身份,坚决反对且最终没有跟她们一起成行。安妮说:人们对于真相和真实的生活心存畏惧。
《呼啸山庄》《艾格妮丝•格蕾》及不久《简爱》的出版,勃朗特三姐妹成为英国文学史上耀眼的奇迹。而直到夏洛特和安妮,因出版商纽比的欺瞒不得不去伦敦向出版商乔治•史密斯澄清事实才不得不表明身份后,英国文学界及至世界文学界才知道这三部享誉世界的巨著出自三个女孩之手,且是姐妹三个。
影片的表述应该说是可圈可点,对弟弟勃兰威尔死亡时的处理方式也很奇妙,响应开关姐弟四个游戏,只是弟弟的头顶少了天使的光环!
又可能是影片时长的限制,很多细节方面表现的有些仓促,感觉姐妹三个几个晚饭后相对的时光就写出了一部部的巨著,夏洛特和安妮的《简爱》《教师》《艾格妮丝•格蕾》都是描写当时家庭教师地位不受尊重,可影片中对她们家庭教师的经历也仅仅是几句话带过。
影片中对当时女性的处境以及男权的表达也很好,只是可以再多些篇幅描述三姐妹的创作会不会更好。
毕竟是因夏洛特而出的电影,在影片中确实感觉不到她的主角光环,甚至于妹妹安妮的刻画更讨喜。特别是弟弟、妹妹们一个个离她而去时,安妮在去世前一直鼓励夏洛特:“勇敢一些,夏洛特,勇敢一些”。可影片却辜负了安妮的嘱托,在她们姐弟去世后,没有给机会表述夏洛特那种失去的感受,直接就被拉回了现代,描述勃朗特三姐妹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及贡献,结局很仓促。
所有的悲怆愤怒或温柔似水都因为生活曾等你们彼此。晚风忧戚,星如萤火,大地升空,天庭陨落,我的感官尽失,唯靠内心感受,因赤忱不能言明,唯丹心隐于书后。
“童年织网,晴朗空气之网
幼年挖泉,纯洁清冽之泉
青年播种芥籽
砍斫银杏树枝
到成熟年纪,它们是否枯萎在草地
是否已凋谢零落
是否已重归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