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钰
我比较认同李忠吾的观点。他认为:孟尝君的成就得益于他善于挂着仁义道德的招牌来网罗人才,以借助他们来实现自己的抱负。
就孟尝君的成就而言,我认为外力的功劳远大于内力。
首先,孟尝君是个有野心的政治家。用现代社会观念视角来看:孟尝君,就像一个在公司有着极高的地位,却又处心积虑要跳槽的职员。
孟尝君是齐国的一位宰相,但又深受齐王的忌惮,地位有名无实。
他不满于现状,凭借自己广招人才的能力在各国树立了自己强大的威信,更是收到了不少国君的邀请。
“鸡鸣狗盗”这个故事,其实也间接性地证明了孟尝君这个齐国人有意愿担任秦国宰相,可谓十分有野心。
孟尝君大规模招揽士人之举,也是对未来实现大业的提前计划。有了门客这股外力的帮助,他的抱负才能更快实现。为此,他对于自己的门客非常倚重,不管贫富贵贱、诸侯罪犯都一视同仁,导致门客中有齐王十分重视的人才,也有齐王十分痛恨的犯人。上至诸侯下至罪犯皆归于孟尝君门下。那么,归顺齐国国君的贤人自然就少了许多,
齐国国君对孟尝君自然就又忌惮又痛狠,所以便罢了孟尝君的相位。然而,门客冯谖的一招“狡兔三窟”又使得齐王害怕起来,无奈之下又想立即将孟尝君请回齐国。可以说,冯谖这一股外力带给孟尝君的帮助不是一般的重要。
然而,根据《史记》记载:孟尝君因为赵国人民嘲笑他,屠杀了几百个赵国人,毁了赵国的一整个县。可见,孟尝君的心胸狭窄、性情残暴,不懂得体察民心。也可见,薛地的百姓归顺孟尝君并不是因为他的贤明,而是因为他的门客不断的提点和帮助。
若说孟尝君本身是一股微小的内力,那么他的门客们则是一股强大的外力,推动着孟尝君逐渐实现他的人生抱负。
所以说,越伟大的抱负,越需要别人的帮助。唯有善于借力者,才能够通畅无阻;唯有善于借梯者,才能够登高望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