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伴随着电脑长大的80后和成长于互联网的90后,我们70年代末出生的人就没那么幸运了。我记得第一次见到电脑,还是中学时去少年宫参观“高科技展”,只许看不许摸……真正接触到电脑,是高考后的那个暑假,1995年的7月,找关系开后门才在中化三建公司的预算室里第一次“上机”。那时在我眼里,面前这台方方正正的笨重家伙,不过是个高级的“打字机”,用来练习拼音和五笔输入法而已。
进了大学,在学校永远人满为患的机房里,对电脑的概念终于有所升级:虽然学的专业是电气自动化,也算和计算机沾点边儿,但对于编程课从来是敷衍了事,仅有的热情都献给了当时流行的电脑游戏:《红色警戒》《帝国时代》等。1997年,已经上班的老哥拿出“巨款”上万元,送了我人生中第一台个人电脑:还记得那是一台“长城”牌的原装机,可惜除了培养出我对通关《星际争霸》更大的兴趣以外,也没发挥出太多作用。
个人主页“烘焙鸡”时代
97年开始,互联网概念在国内逐渐渗透开来,确实让人觉得天地豁然开朗,可以跨越时空与天南地北的陌生人交流,实在是太新奇了。那时的中文网站,除了几大门户以外,基本还只是各地电信局的“信息港”,内容千篇一律,有趣的资讯极度匮乏。最让人神往的,莫过于百花齐放,创意十足的个人主页“烘焙鸡”了(HomePage)。
1996年7月,前身是ChinaNet湛江在线的碧海银沙站,开通了全国首家个人主页服务。深受网友欢迎,推出不到一年,注册用户超过1万,被誉为 “椰树下的家”。湛江网站的个人主页给了网迷一片广阔的天空。早期的一些著名的个人网站如“Carboy完全上网手册”、“黄金书屋”、“华军个人主页”、“追日软件”等等都出自湛江站。个人主页是对中国当时十分简陋的ICP内容的极大补充。同年9月推出“个人主页导航”。1998年1月为个人主页提供独立域名,并从“个人天地”更名为“网上居”。
1997年,网易成为国内最早提供免费个人主页空间的门户网站。后来,个人空间和BBS论坛一样,成为各大门户网站的标配。
正是这区区20兆空间造就了国内第一批个人站点。游戏站、音乐站、IT站、软件下载站,这些杂乱生猛、野性十足的个人网站,为当时国内还非常荒芜的互联网带来了最重要的资源——大量实用的内容与信息。而早期网民对内容的饥渴,也使得这些纯粹由爱好者做起来的发烧站得以加速发展并很快成型。这一阶段,“个人网站牛仔们”是互联网上最富有感召力的英雄,而高春晖无疑是这群牛仔中名气最大的一个——1998年9月,在网易空间开通仅一年零两个月的个人网站“Paulgao's homepage”访问量已达到100多万人次,高春晖被列为1998年中国十大网民之一,其网站也成了唯一一个入选“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个人站点。
那时的中文网站还不太有UI和设计的概念,限于极其可怜的网络传输能力,只能尽可能多地塞满密密麻麻的文字信息,大多数网站全无美感。还记得98年度的十大个人主页里,有一个名叫“渔人码头”的网站,给我留下了至深的印象:蓝白色调为主,简约清新的设计风格,有大片的留白,配上站长精心挑选的文章与音乐,相当赏心悦目,可惜20年过去,在网上一点点关于它存在过的信息都搜索不到了,也不知作者是谁?仅仅留存在如我般的个体记忆中了……
大约是99年前后,我在南京郊区的建筑单位里实习,半夜悄悄溜去工程部的办公室,用公家的电脑连上14.4k的调制解调器,整夜流连在各种论坛和个人主页中间。也曾用“所见即所得”的微软FrontPage制作过一个专门收集歌词的个人主页《妙词轩》,还借用了《天龙八部》里慕容家阿朱和阿碧的“听香水榭”、“琴韵小筑”作为板块名称。在当时还没有搜索概念的互联网上,这样的内容还是颇受欢迎的,在前后近一年时间里,也为我交到了不少爱好听歌的网友。然而,纯靠兴趣支撑做网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
1998年的互联网风云
聊完个人的观感与经历,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1998这一年,头部的商业互联网世界都发生了哪些堪称“创世纪”的大事件:
先看看美国互联网的1998年:
这一年,美国在线42亿美元收购网景公司,微软推出面向互联网的Windows98系统,捆绑了IE浏览器,浏览器之战进入白热化。
这一年,重归苹果的乔布斯推出了极简主义的iMac电脑……距离他2007年发布再次改变一切的iphone,还有十年。
这一年,杨致远登上了《福布斯》杂志榜单,以10亿美元身家排在16位,但他犯了个“小错误”:拒绝了两位想向他出售搜索技术的斯坦福校友。
这一年,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在被雅虎拒绝以后,被迫在加州郊区的车库里创业,继续研究他们的搜索引擎:Google。
目光再回到中国互联网:
1998年4月,作为雅虎的中国远亲,搜狐作为门户网站的代表率先上线,张朝阳也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50位数字英雄”。
1998年12月,王志东的四通利方与北美最大的中文网站华渊网合并,依照华渊的英文名Sina,取名新浪网,目标是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
通过出售电子邮箱系统成为百万富翁的丁磊,也在1998年把网易转型为一家集合了新闻、论坛、空间和邮箱服务的综合性门户网站。
至此,中国互联网第一集团的三大门户正式成形。紧跟其后的则是各地电信的“信息港”类网站,比较知名的有:首都在线、上海热线、天府热线、ChinByte等,另外还有雅虎中国。
1998这一年,除了奠定门户网站格局,还有几个当时不太起眼的冷门模式的互联网“小公司“”成立:
开发出汉化中文系统UCDOS的鲍岳桥创办了联众游戏,主打在线棋牌游戏。
方正集团的软件工程师周鸿祎创立了3721中文网址,类似于一个中文的搜索引擎。
刘强东在中关村创办了京东,初期销售光磁产品,后来主打做3C产品电商。
对了,还有个当时更不起眼的公司也成立于1998年,而且是在后来大名鼎鼎的一个日子“双11”:马化腾和张志东在深圳注册了“腾讯”公司,三个月后推出了一款即时通讯软件——OIC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