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拗相公》有感

那场政争的悲剧之发生,就由于一个人个性上的缺点,他不能接受忠言,他不愿意承认自己犯错(摘抄)


苏洵将王安石比做具有卢杞的阴险与丑陋又兼有王衍的辩才的人,此两人都不足拥有单独亡国的才干,王安石变法也未曾是心血来潮,或许算得上一种必然的“亡国”手段,或许这就是王安石的历史使命,王安石断然也未曾预见自己会把宋朝推向深渊,他的美好的幻想始终盘踞他的脑海。固执算得上让现实与幻想产生偏差的必要条件了。个性使然,冥冥都是必然的结果。倘若神宗未被哄骗其中,或根本就未曾动心,或许宋朝就是另一种走向。但显然不可能,神宗在有英雄梦的时候,宋朝有王安石。历史的走向永远是单一的,就是这样的诡巧。我们所看到的,让思绪飘飞的都已时过境迁,为时已迟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