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常看电视剧历史中,男女婚嫁,父母家长常说的一个词就是“门当会对”。在我还是年青愤青的时候,对这种说法常呲之以鼻,认为那都是老封建、老思想,思想呆滞,观念迂化。认为自己只要混的好,有钱,找个喜欢的,有什么问题,什么门当户对,有毛子关系,根本不在自己考虑的范围。就算自己混的不行,也恬着脸找个富婆把自己“嫁”岂不是可以少奋斗二十年?小时候周围邻居都是门当户对的,可谁愿意呆在自己老家的?最后都是走了城镇化路线了,巴不得离老家远点。再说了,都乡里乡亲的,太熟了,不好下手不是?
说道婚就不得不说房。这些年与老婆的买房争执中,渐渐明白了,观念的不同是人与人最大的不同。以前说什么求同存异,那TM都是资源多的剩下了才可能求同存异,资源不足的时候就只有求同。就拿买房来说,当然最好是面积超大,楼盘又新,周边商贾云集,闹中有静,静中有景,又挂片重点初中高中,最好还是精装修现房,各种风格都有,拎包入住........。打住打住,基本有这条件的应该房价都是当地最贵的了,估计就是最贵的也没有你要求的那么多条件。再看看钱包兄那纤薄的身躯,它说:“我对不起你,你把我打肿点吧。” 所以就只能求同了,面积小点吧够住就行了,精装修也不要了买个期房吧,新的旧的都行关键要便宜点,装修风格只能是简约时下了,这些个基本上都还能够妥协,剩下的学区房和城郊城中,就是很多不能妥协的地方了。我想住的舒服点,厨房大点客厅大点,过年过节来人了热闹方便。内主的意见必须坚决为了下一代,必须学区房,最好城中心,最好不坐车。那好了,最有城中旧“狗窝”最合适了,来客只有打地铺了。这就是观念差距,这就是生活品味差距,这就是生活习惯的不同,这就是内心需求方向的不一样,这就是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不同,这些个东西它就是两个人,两个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的人之间的门户之见。国人一直都是在极其有限资源下生存下来的,所以很早就明白了差异的存在是存在于观念、习性等等这些个“门户之见”。男女之间,对上眼经常就是一瞬间的事,可是之后如何尽快磨合以及在几十年的共同生活减少摩擦呢?
尤其是在仅靠一两次相亲就定下终身的古代。最好的办法就是两个人有本质的共同、共通。古人不知道那么多新名词,但古人很聪明很早就抓到了本质,尽量选择家庭背景接近的群体就解决了本质问题,这就是门当户对的真正意义。虽然这个办法或许存在少许不足,但是成功的比例很大,在那个一相定终生的年代,确实是能够想出的最好的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