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读《传习录》之黄省曾录第一天。
黄省曾,即黄勉之,字勉之,号五岳。江苏苏州人。王守仁学生。
问:“‘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愚的人与之语上尚且不进,况不与之语可乎?”先生曰:“不是圣人终不与语。圣人的心忧不得人人都做圣人!只是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中人以下的人,便与他说性,说命,他也不省得也,须谩谩琢磨他起来。”
初读这句话,我也有这个疑问。先生一解释,才恍然大悟。圣人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圣人,只是人的天资不同,施行教化时不能越级,必须慢慢改变他。
一友问:“读书不记得如何?”
先生曰:“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
先生觉得明达自己的本体是最重要的。读书如果只要求记得,就未必晓得;如果只要求晓得,就未必明达自己的本体。
圣人教人,不是个束缚它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人之才气如何同得?
圣人教育人,不是按一个模式来拘束他们,而是因人施教,不同的才能气质,不一样的教育方法。
先生曰:“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真是与物无对,人若复得他完完全全,无少亏欠,自不觉手舞足蹈,不知天地间更有何乐可代?”
良知是造化的精灵。人如果完完全全恢复了它,就会快乐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