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拖延了一年。
完美主义强迫症。
简单粗暴烂开始。
记得去年自己准备时,
上知乎看了很多人写的回答,写了个总结帖。
综合了一堆用户的意见,
总结帖的核心意思是“去培训班学套路,然后进化出自己的套路”。
So,槽点君这一贴不准备按照大而全的路数写,
完全是根据自己的体验,只总结自己的套路。
有用拿走不谢。
铺垫
- 意识形态比较淡
别触动底线就行
会出口成章“我们应该怎样怎样忠君爱国”固然是个好事,
但不会讲也没什么大不了。
无领导面试,根本是思维和表演。
会不会忠君爱国的长篇大论,一样都需要学这两项。 - 思维
- 见实战-笔记部分
- 表演
- 态度表演:没有情绪,对事不对人
(案例待更新) - 动作表演
(略) -
答题表演
见实战-表演部分
- 态度表演:没有情绪,对事不对人
无领导面试常识
- 角色
这里只是罗列对于正常讨论有正面作用的角色及其意义,并不是说每个人要锁定一个角色。各种角色的光环一个人是可以轮流戴的,光环戴得越多==发言质量越高。- 领导者:组织/推进/总结
- 观点贡献者
- 协调者(化解针锋相对、冷场、照顾抢不到话的组员)
- 破冰者,可以做这些:
- 总结个陈阶段所有组员的观点(见实战-笔记部分)
- 总结主要分歧
- 趁第一个发言,首先抛出自己的讨论内容
- 规划时间/提出讨论方案
- 时间控制者
- 记录员(其实每个人都要记录啊)
- 大脑清理垃圾加速球
(待补充) - 题型及答题框(套)架(路)
上过培训班的都会按照框架答题,
而没上过培训班的,TA所说的话基本也能拆解放到框架里。- 观点题:“对XXX怎么看”
- 表现
- 原因
- 影响(optional)
- 对策
- 两难题:“选A还是选B”
如果没有特别说明,这种题型一般非黑即白不能自行创造中间选项。
<u>常见逻辑错误:
通篇强调“A很重要,没有A不行,A有xxx用处。所以我选A!”
问题这是两难题,
问题不是A很重要,而是说明为什么A更重要。</u>
避免自己落入此类思维误区,
当其他组员/整组讨论跑偏时,可拉回来瞄准相对重要性。 - 多选排序题
例如:比如飞机坠机到沙漠里,离最近的小镇有60km,飞机上有15样物品,只能挑5样带走,怎么挑?
思路:确定选择/排序的标准,小组内达成共识,然后根据标准去筛。
常见逻辑错误同两难题。 - (更多题型待补充)
- 观点题:“对XXX怎么看”
- 关于发言次数和时长
(摘自上培训班的笔记)
一般情况下,一场讨论一个人的总发言时间5min。
发言次数6-8次。
不是发言时间越长,次数越多,效果越好。有可能起反作用。
举个栗子:
- 小A小B很能说,每人说了12min
其他4人共说6min
考官会想“哼,一群矮子里拔将军”
<u>小A小B各79分,</u>
其他人70分。 - 另一种可能,小A小B引领全组参与,
每人发言约5min,
小A小B发言质量较高。
<u>小A小B各89分,</u>
其他人85分。
实战
-
组员导向→观点导向的笔记
一场考试就给一个人一张A4纸记笔记,
去年槽点君围观面试培训班同学的讨论笔记时,
发现要么在一张纸上排兵布阵很奇怪,
要么记得又工整又啰嗦,
两者都不方便检视一眼拎出重点
其实笔记是思路的体现,
而思路决定参与讨论时是主动牵引还是被动被拖拽。
思路不清笔记混乱可能导致:- 害怕发言次数少而去补充附和别人的观点
- 狂记笔记,认为自己很专注,但却因为不知道团队在干嘛而插不上话
- 憋着劲好不容易抢到发言,却因自己都不知所云/发言短/质量低,而没有利用机会为自己加分
So, 问题来了,什么是好的笔记,什么是乱的笔记?
培训班刚开始时,
槽点君为了装作自己非常关注每一位组员,认真聆听讨论,
做的笔记是以组员为导向的,
会分别记录每一位组员的观点:
(全程请忽略槽点君的丑字)
然而马上发现一点都不!实!用!(╯‵□′)╯︵┻━┻
- 不便一眼看出某观点有几个人说
- 不便合并同类项,总结小组观点
后来发现,最终小组需要形成这种结构的回答:
(以“XXX你怎么看”观点题为例)
假想这个框架由表现原因对策三个大文件夹组成,
每个大文件夹又由一二三三个小文件夹组成,
考生要做的就是把30分钟讨论的观点们拆开掰碎再合并同类项,
放到这九个文件夹中。
试想讨论结束要一个人总结时,
你扫一眼过程中自己的笔记,
“啪”一下瞬间就明白整场讨论的观点构成,
自然能有条不紊说出来。
那是多么的流弊!(。◕ˇ∀ˇ◕)废话不多说,
直接上传一张槽点君比较成熟的笔记供看官参考:
题目是“XX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拆解笔记元素:- 左右两边是分属两个阵营的观点
- 文字简要记录观点
- 文字右边的数字123记录是X号组员贡献的观点
- 文字右边带圈的数字①②③是观点之间合并同类项
- 笔记右下角的正字记录自己发言次数
这个套路可贯穿个人陈述+自由讨论全程,
- 个人陈述时可以把所有人的观点摸个遍
- 自由讨论做破冰者,可以总结已有观点、总结分歧、提出判断标准、划分讨论阶段、安排每个阶段花费时间等。
- 讨论过程中可将观点们归类为①②③大类,做阶段性总结和推进
全过程写字最多的是个人陈述阶段,
自由讨论时不时标个号。
思路都摆在笔记上了,
省出大量脑力专注于讨论过程怎么表演!
下一个问题来谈谈考官面前怎么表演。 -
当考官的视角:注重“扭句”
槽点君想说的表演,
重点不在于 [举手投足/环顾组员/面带微笑/凳子只坐三分之二] 这一类表演,
也不在于 [缓和/调动讨论氛围 装作很有风度]这类。
不是因为它们不重要,
是因为它们一学就会,培训班都会讲。这部分的思路是,
先研究下当考官是种什么体验,分析考官的关注点,
再投其所好对症下药。-
当考官是什么体验
面试培训班进行到后期时,
有个很好玩的环节,
全班分成两组人,轮流扮演考生与考官。
在之前的培训中一直玩的是考生角色,
觉得挺累的,
印象中一天练四场足够让脑细胞死好多了。。。
然而扮演了考官才知道,
要做一个捕捉到每个细节的考官,
考官一场死亡脑细胞数>=考生四场 ಥ_ಥ
因为考官的脑中同时运行着两个系统:
系统一负责跟着考生的思路走,
看你们每一步都在说啥;
系统二负责以旁观者视角观察整场进度,
结合考试标准,
评估哪些是高质量发言、哪些人盛产/多产/少产/无产高质量发言。来一发槽点君的考官笔记:
拆解笔记:
- 数字A-B,A是总发言次数,B是第几号组员发言
- A-B左边的大括号,根据组员讨论内容划分阶段及标注每个阶段内容
- 方框套起来的A-6,是槽点君负责盯梢的一名组员(6号),右边的文字是辨别发了什么言及发言质量评价
- X'XX''是记录6号组员每次发言在什么时候
- 其它文字是在研究考官的感受
当时槽点君并没有像一个事无巨细都要听的考官,
仅仅是听阶段性的思路 + 盯梢一名考生,
听一场就已经觉得累了。
试想一个真实的考官,考试那几天每天要听若干场讨论,
除了得给每一名考生打分这一点多于上图之外,
考官能消化吸收的信息比起槽点君上面这两张图,
只会少不会多。考官真的无力辨别在一个具体的观点上,
谁的辩论逻辑更好,观点更有说服力。
So,
1.在具体观点上死缠烂打越钻越深是没有前途的。适可而止。
2.梳理、总结、推动、调节显得格外重要。 -
投其所好,什么样的发言算高质量?
回顾下上面两张考官笔记,
以槽点君盯梢的6号同学作为栗子,
看TA每次发言情况:
(括号里是当时记下来觉得6号可以改进的地方)- 4-6,提另一种标准,并征求统一
- 13-6,讨论内容
- 16-6,为了推进,问他人意见(可以趁机明确标准+梳理选项)
- 24-6,阶段总结
- 28-6,增加观点
- 32-6,试图纠方向,但被驳(可以趁机总结+推进+征求意见)
- 35-6,妥协观点(可以趁机总结+推进+征求意见)
- 40-6,提醒时间+推进(趁机总结)
- 46-6,忘了说啥了
整场总共发言9次,除了最后一次存在感太低之外,
其它8次都还算有料。
只是打括号的4次十几秒就结束了,明显太!单!薄!
有机会加料但没有利用好。
事实上在32、35、40、46次发言之后,
都有人抓住了这位6号组员放过的机会,
做了括号里6号组员本可以做的事:总结+推进,
发言编号分别为36-1、42-5、48-1。
而稍微检查下发言记录,
会发现1号和5号频频在一个讨论阶段的首尾出现,
这就是是脉络清晰引领讨论的人。
对于这种整理思路组织推进的考生,
心累的考官一定会感谢TA降低了自己的认知负担,
给个高分很顺手。联想奇葩说马东老师生造的“扭句”概念,
奇葩说里衡量一个人牛不牛,
是看TA发言后票数增长了多少,
看TA能以多大程度扭转局面,
其中扭转局面很给力的句子谓之“扭句”。
(待补充:奇葩说“扭句”截图
来源:rc.qzone.qq.com/main)
公务猿无领导面试类似,
众人在做松散的无规律运动的时候,
你整合观点,改变风向,扭句不断,
就是脑力透支的考官眼中闪耀的亮点。
-
-
扭句:心机婊のtrick
-
一场理想的讨论每个人发言次数都在6-8次。
发言内容无非是:- 贡献观点
- 和别人的观点撕逼
- 承上
- 启下
- 提醒时间
- 顾全大局(打跑偏的/太锋芒的,顶太弱的...)
梳理下,
因为发言总数既定,为6-8次,
要提高分数,就要提高单次发言质量,
提高发言质量,得多说“扭句”,
多说“扭句”,前提是思路清晰(见实战-笔记部分),
多说“扭句”,还得自己有意识地利用发言机会,
一次发言中尽可能多地糅合多种功能。
一些栗子:- 如果有人发言次数明显少:
普通青年:
“X号同学一直没怎说话,不妨听听TA的意见”。三秒讲完。
扭句青年:
“我们已经讨论了N久,形成了#%¥观点,我注意到X号组员没太发言,不妨看X号组员有没有新的观点,(其他组员有没有补充,如果没有就进入下一部分的讨论。)”
一次发言中一口气起到 [提醒时间 + 承上 + 顾全大局 + 启下] 的作用。
(更多栗子待补充。。。)
-
推荐参考资料
钟君老师有本书,
把众多社会热点问题按照十八大“五位一体”的思路,
归纳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个维度里。
可惜忘了书名了。[衰][手动斜眼]
本文可以自由转载,
对内容有任何建议请联系caodiantreehole@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