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专,一个时代的产物》
“高中专”一词,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名词,也是一个产物,更是一代人的心酸。
大概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按照当时的说法,国家处于拨乱反正,国民经济处于恢复的年代。经过十年动乱,教育体制改革,国家急需大量人才,并且要求在尽短时间内,能有一定的科技人才进入全国各条战线,无论工农商学兵。
基于此,国家首先是需要对正常的本科毕业大学生的培养。这些学生是会在教育体制内,从小学、初中、高中循序渐进,一级一级的考进大学的。其次是在初中应届毕业生里,选拔优秀学生考进中等专业学校,一般是四年学制,叫初中专。毕业后即刻进入工厂企业或者机关事业单位。还有一种就是在职职工的正常带薪培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至于其他一些电大类,专业培训类,专业科技类培训,更多。
由此衍生出来的一类特别的专业学科类,叫“高中专”,更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产生的别类产物。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九八零年,这一年,初中毕业的高中毕业的。基本上都是可以参加高考或者是中考,上高中的觉得高考无望,就下蹲一级或者叫留级一年,参加中专考试。觉得自己还差不多的就会继续上完高中参加高考。在这一年我们那一届毕业的学生,只要坚持下去,基本上都能考上。
这一年,考大学和考中专是分开的,也就是分开报名,分开录取的。
从这一年开始,1981年,实行一条龙考试。这一年,凡应届高中毕业生统一参加全国高考,也叫统招生,当年考试成绩,国家一本,地方二本,专科学校(也叫大专)录取结束后。剩下的,超过当地中专录取分数线的,就会被当地地方部门办的专业或者专科学校录取,成为“高中专毕业生”。
这就是“高中专”的来历。
高中专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从八零年开始。当然,从七七年春季恢复高考。当年秋季以后一直实行高考和中专考试分设。八零年也是分开报名,分开考试。从八一年开始实行的一条龙考试,按照录取分数线顺序依次是,一本二本大专中专(城市户口好像还有个技校什么的)。那个时候好像是还没有三本的。
“高中专”的学生在当时有很多弊端,往往是“取酒还须独倾”。高中毕业有上三年,有上两年的;单位分配参加工作安排按照中专学历;不计算工龄的,分房,晋级;工资待遇在当时来讲不能计算到单位干部序列;当兵安排的,大学生分配的,都能直接安排职级。“高中专”学生只能从办事员开始。只“办事员”这个职级,一般没有个三五年,是无法完成晋级的。
也有,进入乡镇基层事业单位的。一般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学生们的发挥的空间比较大。在那个年代,国家大量需要人才。只要有点文化水平,发挥的空间就比在机关事业单位的机会会多一点。
前天跟农校一个师姐一起闲聊。师姐说我们农校毕业的好多同学,在以后的工作场合,都不敢给人承认:他是农校毕业的。
其实,西安市农业学校。地理位置虽距离西安市中心较远,但毕竟还在西安市区。按照当时情况来讲,水泥路,不通车。
但是毕竟是西安市的。相比较于全省其他地区十个农业学校的学生,也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的。
农校当年招生也是受着条件限制的。
我们上学的那一年,是全省统一招生。全班四十个学生,西安市和长安二十个,西安七个,长安十三个。其他地区总共二十个。我们上一级几乎四十个学生,全部都是西安和长安县的。这是地区优势,但是也为毕业安排留下了后患,后来有好多学生从最初分配的户县、蓝田、周至县通过关系调回来了。
八三年以后,西安市开始进行县级行政区划调整。周至、户县、高陵、临潼、蓝田县划归西安市所有。我们这一级有几个当时渭南、咸阳招过来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也只能回到本人原来户口所在地,那里来的只能回到那里去。
八二以后,在实行了几年还是十几年高考一条龙以后。国家又实行了,高考中考分设。恢复了以前的状态。
自此,再无“高中专”毕业生这一个说法了,也再无一词了。
其实,对高中专确认,应该常常见诸各类机关事业单位,乡镇政府。那些年的农业学校,“高中专”毕业生,经过三年以上初中;三年甚至以上高中阶段奋斗;三年高中专的洗礼,几乎已经形成了人生已经形成了的世界观。好像破茧成蝶的飞蛾,一俟条件成熟,便可振翅高飞了。
论条件,“西安市农业学校”能有西安大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外。西安农校能发展到目前,还有很多是与农校几任领导和广大师生共同努力分不开的。
西安市农业学校,也就是现在的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我们在农校的那几年,也就是八三年,那些年我们是按照入校的时间计算的。我们是八三级,我们以前有两个年纪的八一、八二级。我们以后有个八四级,八四级农经班是高中专,八四级蔬菜班是初中专。所以计算起来,高中专在农校也就四个年级。其实,这也是高中专当时的现状。
是不是当时全国的情况,不得而知,但是,应该是当时西安的基本情况。
后来,还听说:西安市农业学校也一直在招收高中毕业生,直到1997年。也有说90年代的高中专也是高考一条龙录取的,只不过学制变成了二年!
从八五年以后,我们在农校以及离开的最初的那几年,农校再也没有招收过高中专学生。
所招收的基本上都是十七八岁的初中专学生。
在那个包分配的年代,西安市农业学校为西安市乃至陕西省其他地市区县或者乡镇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我在后来的工作中,或多或少,也时不时的会接触过西安农校毕业的学生,有些是乡镇领导,有些是县级领导,有些是各行各业的专家,也有个别的已经成为市级甚或省级部门的领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