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牛人堂,这次请的写作大咖是冯俊龙老师,我们先来看一下他的简介。
简书笔名:坚挺的鼻子,专职写作者,著有小说、散文、诗歌三百余万字。在简书上,日更600天。
今天老师的分享,就是在和大家聊聊天,说了一些他关于写作的经历,他的坚持与成长,写作的意义等。
1、冯老师的童年小故事。
冯老师是个很爱读书的人,小时候他在给家里放牛,时常拿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
有一次,他发现一本书上很多字不认识,就去问那些年长的同伴,因为太过认真,牛就跑到别人的麦田里,毁了庄稼,别人要求赔偿。
父亲知道这件事后,看到他看的不是课本,而是一本小说书,生气极了,狠狠的打了他一顿。
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感再看此类的书籍了。冯老师对这件事情记得很深,他说父母不应该扼杀孩子的爱好。
很多父母都是那样,总想着让孩子好好学习,把成绩看得十分重要,认为读别的书就是在浪费时间。
其实多读些别的书,也是在扩宽自己的知识面,有助于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有分析说,读书有三个阶段:第一层为娱乐而读,看似是很消耗时间的事,但也会养成对文字的热爱,发现读书的乐趣。
等这类书看的多了,我们会有更高的要求,想去看一些名著。
这时就会到第二个层,名著是经过很多人检验过的,这些书读完后会很有收获,给人以趣味,美感,从中知道一些人生道理,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有一些参考。
第三个层,读的书多了,自然知道自己会读哪一类书。这时候的读书是爱好,是享受,是从书中吸收智慧,让自己更好的生活。
孩子爱看书是好事,课本是有很多局限的,就像长大后的专业书籍一样。我们看的书应该多元化,好让我们以更多的知识,更多的角度去观察这个世界。
2、从生活记录到文学创作之路。
冯老师热爱文字,他说:每个人的对文字的敏感和喜爱,都是与生俱来的。一个个汉字,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不同的意思。
冯老师从小就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但是每个人都有表达、倾诉的欲望,他找到了另外一个方法,写日记。
他每天都写,会把人生的得意、失败全部写下来,他用文字来排解情绪、反思生活。
直到现在,他还保留着很多大大小小的笔记本,那是他的过往,他的喜怒哀乐,他的收藏。
直到30岁,认识了一些作家朋友,在他们的建议下,他才认可写作也需要技巧,才能写得更好。
他开始尝试写小说,把自己所有的日记拿出来,那是他很好的素材。刚开始,他写了一本流水账的小说,他的作家看后,给了他很多建议。
在学习了朋友给的方法之后,加上自己的练习,他的进步很快。在写第二篇小说的时候,他已经有了很多的经验,也得到了别人的认可。
冯老师从记录生活,到最后的文学创作,一直源于他对写作的坚持和爱好。
3、小说人物的塑造。
老师还分享了一些写小说人物的小知识。好的小说作品,作者一定能把自己笔下的人物,塑造的栩栩如生。
因为伟大的作家,对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不但了如指掌,而且珍爱有加。
这是他们花费了无数心血塑造出来的,作家对他作品里人物的喜爱,有时甚至超过了,他对现实生活中亲身子女的爱。
从别人的作品中可以模仿甚至杜撰,延伸着故事情节。但创造的具有灵魂的人物,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
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人物的经历,来源有三个:(1)是自己的亲身经历;(2)是在书上看到的,其他作者描绘的别人的生活;
(3)是自己耳闻目睹其他人,然后从中思考,得出来的一种生活体验。第三条,最为重要。
观察的深刻又善于思考的人,对人物的身体特征、心理思想拿捏到位,分析的透彻。把来源于真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情提炼出来,重新加工。
创作出富于自己思想的作品,让读者的灵魂受到震撼,从作品中得到启发,这就是作家苦心创作的最终目的。
4、我的收获。
冯老师说:“为什么不把我们对生活的期盼、抱怨、谩骂、甚至仇恨,都用文字写出来呢?”
这里说的是情绪排解,这两天遇到了一些糟糕的小事情,不过作为成年人,总会压抑着自己的情绪,总会告诉自己,没关系的。
表面上看着没关系,却有很多的无力感,做很多事情都没有兴趣,心里很空,只想睡觉。
这样,情绪会堆积在身体里面,时间长了是很伤身的。
而写作是一种很好的情绪发泄,有很多人是不愿意把自己不开心的事情,向别人倾诉的,这时写日记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生活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我们无力改变,只能接受,这时也可以尝试写故事。
把遇到的事情放到小说里面,然后给它安排一个完美的结局。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看小说的原因吧,因为现实不完美,我们需要在小说里面找到安慰。
冯老师在简书上日更了600天,源于对文字的热爱,以前的积累,有些小伙伴日更坚持不下去,只是因为积累的太少,没有养成写作的习惯。
所以不要灰心,多输入,多思考,多输出,写作也是熟能生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