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文坛盟主王士祯,别号渔洋山人,在诗坛提出了一个“神韵”概念,认为写出神韵的诗才是最好的诗。神韵到底是什么呢?简单讲,其实就是羚羊挂角的境界。
王士祯举过两个例子,来说明怎样的诗才是羚羊挂角的典范。第一首就是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第二首是孟浩然的《晚泊浔阳望庐山》。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
神韵风格的写法很难被引用,也很难直指人心,它很难在一瞬间触动心灵。它要求你静下心来慢慢体会,慢慢想象诗人的语境,慢慢咂摸那种若有若无的味道。你自己就好像是一只追捕羚羊的猛兽,在树下茫然若失。
晚年的王士祯对羚羊挂角的理解更深了一层,说这个道理不仅可以形容诗歌的最高境界,也是君子为人处世的最高道理。
他越发喜欢平淡的诗歌和平淡的人生,但平淡不是平凡,平淡当中必须蕴含着不凡,而不凡之处不能让人一眼看破,必须若有若无、若明若暗,当你用力想看清它,却看不到;当你不再看它,它却淡淡地在你的心里缱绻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