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思潮是来自上个世纪80年代的解构主义,最初是在法国在建筑设计上的一个解构主义风潮。
解构主义
所谓的解构主义是开始对主流的,或者理性和逻辑生成的科学与文化进行了一个价值的重新评价。
在这样的一个重新评价的浪潮里,人们发现我们过去约定俗成的,或者统一的东西,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的好,或者对真实的追求,我们看到的真实还是个人主张的真实,很难去统一真实是什么。
在后现代的影响下,科学人文方方面面,从建筑学很快就到了物理学,产生了一个对新物理学的追求,超弦理论,以及包括宇宙空间理论,这些都是在对传统科学的反判,当然也是发展。
心理学里的“后现代”
通常我们的心理学大家都知道是起源于弗洛伊德的时代,那时科学至上,理性至上,盛行的哲学思想就是归因和决定论,所以在经典心理学的学习里面,可能每一个朋友都会接触到这样的一些观点,比如说一个人的早年就决定了他成年以后心理的程度,早年的创伤,或者说在儿童成长的母婴关系,依恋发展,这些如果没有完成,就必然会导致一个人成长以后,在他跟自己,他与人际之间,他与现实或者社会之间产生诸多的不顺利,或者甚至是困境。
通常我们在现代理论的引导下,治疗师是希望去探索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那些,看起来不是那么好的东西,通过重新去回忆,处理,觉察,并且促进来访者的自我发展,以帮助来访者走出他当下的一个困境。
这就是我们现代理论里面每一个心理治疗师都是这样干,而且这样干看起来效果也不错。
但是随着新人本主义、自体心理学的发展,我相信大家很多朋友都听到过有关自体心理学,或主体间这种后自体的理论。
再加上全球都掀起一个新人本主义浪潮,强调关怀、陪伴、支持,这才是心理学首要的工作——不是去考古,不是去找到他的创伤,或者是寻找问题的原因,更多是陪伴着来访者走过他生命中艰难的路程。
不关注问题的原因,只关注现象和多元化的解决问题
关怀大于治疗实际上是本世纪初,从北美传到了中国,也就是说治疗师更重视的是当下的工作。
过去我们聚焦在对来访者历史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找问题,现在我们更关心来访者跟咨询师在一起的时候,来访者是否获益,这个获益不是说来访者得到了什么变化,而是来访者与咨询师同在的时候感觉到舒服,感觉到被关怀,感觉到温暖,感觉到正面的力量被激发。程中的问题,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找问题,现在我们更关心来访者跟咨询师在一起的时候,来访者是否获益,这个获益不是说来访者得到了什么变化,而是来访者与咨询师同在的时候感觉到舒服,感觉到被关怀,感觉到温暖,感觉到正面的力量被激发。
在后现代理论里面,有一派就叫潜能开发,也就是说仿佛我们更重视去挖掘来访者内心的力量,正面的情绪和态度。这样一来后现代就改变了现代心理治疗的主体系统。
我们现在不得不在一种不确定的情景下工作,因为有一个假定是,我们不可能比来访者更了解来访者,我们不可能比来访者更了解他的婚姻,也不可能比来访者更了解他的孩子。
在现代的理论里面,治疗师是站在确定的位置下,去看来访者的问题是什么,或者看来访者的问题原因是什么。帮助咨客梳理好这些原因,来访者的问题就会减轻。同时治疗师来看,来访者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做什么改变,他的生活,他的人际关系,他的自我关系会变好。
在现代理论里面,治疗师都是在这样一个确认的,确定的,包括我们的治疗技术,我们的设置,我们的关系都是在一种严格的,标准化的,模块化的方式下进展着。
而后现代希望我们能够回归到一个和来访者更平时的,更平等的,会到一个未知的情景中去工作,也就是说我们要假定自己并不知道来访者最终的发展如何是好,也不知道今天来访者所生成的近况到底是由何原因构成,或者有多少原因都可以同时在左右着他。
甚至如果我们把东方文化摄入的话,我们也不知道这些苦难的经历对来访者来讲,是好还是不好。
所以这样一来后现代就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治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