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边随时有台收音机
随时保持旁边有个电台,这句话在今天听起来特别作。因为它早就是一个可以无缝衔接的事情,很多网站和APP都有了专门收听的渠道,加上流量越来越便宜,网络电台和各种播客,制作内容更加垂直化,如果可以的话,想听的东西是听不完的。
曾经有过的旅行三项硬指标,到一座远方的城市,听一下当地的电台、吃一碗当地的面条(主食)、坐一辆当地的公车。前两样都可以通过网络达到完成度80%的效果,这让旅行本身最好就是要抛弃掉上网这个习惯,但如果不能随时查资料,怎么确定你购买的纪念品不是义乌生产的呢?怎么能够看着一块乌漆嘛黑的石头,参透它深远的历史含义和临时想不出来的彩蛋呢?我曾在一旅游胜地这么安慰过自己,手头上这件木制品,虽然上面印制着中国制造,如果我在中国单独购买的话,是比较困难的,也买不到这种质量的,每个国家的制造标准和销售标准不一样。当下世界性的产品,有多少是纯纯本地生产的呢?大葱白菜可能是,你也不可能买大葱白菜回家啊。
十几年前,诺基亚手机里附带着一块FM收音的功能,就拿来当做卖点印制在海报上面了。当时心里想着这是多好的一块随身娱乐功能啊。现在即便有一台可以随时打开的收音机,上面的电台内容大都是卖药和交通信息,以及重播的评书相声。大型城市要好些,总有那么几个频道是24小时播着音乐的,还不是本土音乐,还有专门以古典和爵士为主,定位就是当做背景音乐的。
住过大阪的商务酒店,他们的床上有一个旋钮,一扭开就有轻音乐放出来,里面的音乐一直播不完,但一直都在播同一首音乐,又像是从来没有重复过。一直是一种调性。早上醒来的时候,扭开听上十几分钟,起来的时候好像可以更加轻松一点了。这个功能我不知道算是一个电台,还是算一个床上的MP3设备,可能五十年前就发明了,但它在使用上极大减少我选择所消耗的能量。我随时随地拉开就出声,也有了些控制感,比起早上六点自动播音乐,甭管播什么音乐,让心理觉得,这至少是一种自由。又不是那么让人无所适从的自由,比如现在,选择那么多,别说打开手机,就是打开一台智能电视,电影、剧集、动画、综艺,当如此之多的选择放到面前,选一个就要放弃一大片、每一个子选项里面还有更多小选择。我们的标准就是通过一个个封面来联想这个作品到底值得不值得点击,进去之后,播了半分钟,好像没以为的那么好看。
在看剧集和电影的时候,特别是在一个遥控器拿在手里,可以随时跳转和退出的时候。就要拿出很多精力放到这种选择上,大脑就没有空间去吸收视频到底在播放什么内容了。除非当下是在追踪一档热播剧集或综艺,心里有一档明晰的路径,点哪不点哪不经过任何考虑,次次都是直达,然后安静等待主角们的再次光临。每次看到大结局时的那种失落,其中就是包含了要面对这样的习惯要结束了。
而告别一种习惯,通常是有些感伤的。即便只是告别一部电视剧。
现在重看一部电视剧,遥控器点一点就完成了,但我们不会那样做,那种知道结局还从头开始要花的力气,早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