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村上春树
因为笔名的缘故,总是有好心人劝我多出门走走看看,长时间不接触人,一个人单着不好,他们以为我很孤独。
这里有两个误会,其一,笔名叫一个人的宅,此宅非彼宅;我自幼喜欢刘亮程先生的散文,他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我非常钟爱,来到一个新的写作平台,我不想用之前的笔名,又因此前经历了一些烦恼的琐事,故拟改名为“一个人的村庄”,怎料平台审核不通过,无法如愿。暗思“宅”字在沪语中亦有村庄的意思,遂取笔名“一个人的宅”。
其二,独自居家,倒也并非是刻意追求所谓的“宅”,只是一直以来为某些私事困扰,身心俱疲,想好好歇歇。
人生苦短却又漫长。窃以为,失去人生目标的时候,埋头奋进不如远离人群,驻足思考,静心,止语,多虑,或许更好,不说收益与否,至少可以避免盲目前行而犯错。
宅与孤独严格来说根本就是两个概念。我的孤独由来已久,在不合适的人群中,这种感觉愈加强烈。
君不见社交圈子里得势者趾高气扬,一众混吃混喝的朋友阿谀奉承,此种种嘴脸使人不悦。反观行背运者往往闭门谢客,与往日旧交也日趋疏远,这种与人群的隔离不是因为孤独,而是面子。
莎士比亚说过,没有受过伤的人,才会讥笑别人身上的伤痕。
同理,没有体会过孤独的人,才会妄自菲薄他人的独处。
于孤独而言,原本没有对错,只是一种生活态度而已。有人认为孤独是一种境界,也无可厚非。如果看不惯时下交际场合的虚伪,与其一群人孤独的虚无,不如一个人自在地狂欢。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不用察言观色,不用装腔作势,不用逢场作戏,做真真正正的自己,岂不快哉。
一个人静下心来,用文字梳理情感,用阅读调节心态,回顾往昔,计划将来,从从容容地整装待发。
我们把太多的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社交上,到头来发现那些场面上虚假的空谈唯一的好处就是逞一时的口舌之快。
如果,独处确实可以让我们少生烦恼心,那就独处吧。独而不孤,留下几个知心好友,保持联络,其他的所谓朋友,敬而远之也罢。
南非国父曼德拉被囚禁27年,绝大部分的时间在单人监房渡过。放到平常人,早已经崩溃了,他凭着顽强的意志力坚挺了过来。在强大的内心面前,孤独是不存在的,独处,只能是一种人生阶段性的调整,一个韬光养晦的时机。
很久以来,总有些人喜欢给不同的生活状态或是生活态度打上各式各样的标签。于此,我们完全可以不予理会,秉持自己认可的生活态度,坚守住自己的生活状态,也是内心足够强大的一种表现。
借用丰子恺的一句话自勉: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