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觉”的层面来看,每一个“思想观念”就是一个众生,每一种“情绪”发动,就是一个“众生”在表达自己。
佛教的《金刚经》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如来”,就是我们的“自性”——“觉”。
“如来”就是我们这个能觉知的自己——道。
我们每个人里面,有许许多多的思想观念,有多种多样的不同情绪,我们觉得自己是“一个人”。
但是,这不同的“思想观念”却各自独立,互不认识的,这繁多的情绪之间,却是互相不知道彼此的存在的。
对于我们每个个体来说,能认识到它们的存在的,就是我们的这个“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如来者——觉也,因该说是“空觉”,更严格地来讲,“如来”即是“道”。
我们总想作个“觉者”,但却不知道“觉”是什么,当我们说观照自己的痛苦,看见痛苦的那个当下,就是“觉者”出现之时。
那时的“你”就是“如来本尊”,这其时就是你自己的“觉醒”时分,但要想“觉悟”的出现,是需要你的“能量”的。
“能量”生“三”,“三”是“念”,在“觉醒”之时,“能量”生“念”,即表现出“觉悟”,所以对于个体生命来说,光“觉醒”还不行,还得能“觉悟”,“觉悟”才能产生当下的应对之“念”。
“能量”在我们的生命运作中,是个很关键的因素。
为什么要“守静笃”,那是要守住自己的能量,就是让我们处在我们的“意识”之中,“意识”就是“能量”,这句话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作为我们普遍大众来说,我们的很多能量是消耗在我们那不间断的“内在对话”之中了,即使我们不需要语言交流的时侯,我们的“内在对话”依然在不停地描述我们的所知所见。
其实不需要语言交流又不需要想问题时,我们人真正的自然状态应该是处于“意识”中的,但因为我们所受的教育以及对生命了解知识的不足,我们已经不知道“意识”的存在了。
如果我们要找“小我”是什么,我们最真实的这个“小我”就是我们的这个“内在对话”,否则,看不见这个“小我”,我们所学到的一切,不是在消灭小我,而是在壮大它。
对于这个“小我”,你与它作战或要雄心搏搏地消灭它,你是干不过它的,我们只需要知道,停顿内在对话是可能的,内在对话停顿了,我们也不会消失不见。
甚至来说,停顿了内在对话,当下的世界与你的生命状态,什么都没有改变,你仅仅是因为不需要语言的交流而无念了,回到了生命更自然的状态。
没有停顿内在对话之前,你甚至无法想象这是什么样的状态,反而对这种状态的追求,会耗掉我们更多的能量。